胤禛有些動心了,心裏想著:“此人這一身力氣倒是可以讓本皇子用一下的。”想到此,他臉上好看了許多,換了一種較溫和的口氣說道:“你既然不是寺裏派來的,那難道是自己跑出來的不成?”他既然想要這人跟著自己,當然就應該弄清楚此人的來曆,為求穩妥,故而如此一問。
“俺是在寺裏麵夥房幹活的,俺早就知道小爺您在寺裏,隻是始終沒有機會和小爺您接近而已。小爺您自然不認識我這個夥夫,但小爺要雲遊四方,所以我就跟了來。”歪頭和尚滿臉堆笑地道。
“怎麼?你怎麼知道我要雲遊四方?”胤禛不由得起了疑心,言道。“小爺不要見怪,我也隻是關心小爺,於是注意地去聽他們在吃飯時的閑談,才知道小爺的一些情況的。”歪頭和尚說到這兒,竟然雙腿一曲,給胤禛下了跪。
且說這胤禛接受下人的跪拜可是習以為常了,但這一次是在宮外,他不由得大為感動,一邊急忙上前將和尚扶起,一邊說道:“這使不得,使不得!”
胤禛的舉動讓和尚也感動得不行,跪在地上,就開了口:“俺從今往後就跟定了小爺。如果俺自今日起對小爺有任何的不忠,叫俺不得好死!”
且說這胤禛自有了救那再生的經曆,說明其有著一顆廣結善緣的心,現在也正是用人之際,關鍵時候就來了這位表忠心的和尚,他自然是求之不得!故而他沒有再細問其他的事情,當下就同意接納這和尚了。
書家語:卻不知,此舉為以後的諸多事件埋下了伏筆。
書家又言,說起來,這位胤禛可不光是為了遊山玩水而雲遊四方的,他遊遍大中國的版圖,以便為日後的大業打下基礎,這也是他心中藏著的一個夢想。
話說,這胤禛因有母親對少林寺的交代而有了銀兩的來源,從此,他的出行也變得更快捷了。遊遍了中原諸地和江南的一些地方之後,他又向西而行,翻過了秦嶺,來到所向往的四川。到外地時,他喜一人獨行。
這日,胤禛正行間,見地上鋪滿了銀杏的落葉,這是從成都出發到都江堰的鄉下,不經意間發現的一處美景!在這11月的都江堰的鄉下,這滿地微微泛黃的銀杏葉子,很美,很有詩意。胤禛是乘坐那種馬拉的車子,他讓那趕車的老頭停下來,他下車興奮地踩著這些葉子,又撿起來看,他看著這四周的美景並深呼吸著。
書家語:這些年來,這胤禛表麵上雖說是不露聲色,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實現他那心心念念的夢想,一個皇子應有的曆史使命賦予他的夢想。為了活動方便,他現在已經不單是以那少林寺作為落腳點了。在中國南方的鄉間的不起眼處,他花錢買了一座不大的宅院,這錢自然是他使了些手段弄來的。而當他獨行時,則是以各地的客居點作為臨時的住處,當有人問起他這個問題時,他說主要是為了省些銀兩。
話說,這遊曆的過程中,胤禛陸續結拜了12個兄弟,連那再生,號稱是十三兄弟,且每人的功夫都好生了得:外界傳言,老大練就了號稱“萬人敵”的功夫,那劍平時藏於口中,用時從口中射出,可殺人於百步之外;老二老三老五,加上排行老四的胤禛,皆練就了一種將劍藏於指的所謂“芥子功”,用時拋向空中,被其刺中者無不斃命!其他的兄弟也都是各懷絕世武功,不是一般人能夠對付得了的!而那位再生,這胤禛隻是將其排到了兄弟中的最後一位,且也沒有將自己的真實身份告訴他。
這胤禛是一個胸懷大誌之人,他人在江湖心在宮廷。近日聽說康熙身體多有不適,於是他千裏奔襲,來到京城,以便伺機而動。
筆者又言:這世上有三種人,第一種人是能夠預想到將來會發生的事;第二種人是能夠在事情發生的過程中,自己領悟到,一點就通;第三種人則是事情已經發生了,而他卻不能感受到,就是別人說一次、兩次,他也不能懂其中的意思,要反複幾次說,他才能明白一些意思!
前兩種人還好一些,如果你有幾個屬於這最後一種人的同事,或者是有屬於這最後一種人的親人,則你心裏就不好過啦。
無疑,這胤禛就是那潛龍,屬於這三種人中的第一種人。
言歸正傳。
話說胤禛回宮後先去儲秀宮見了自己的母親,這讓已是皇妃的烏雅氏淚水漣漣,但也有一種莫大的擔憂襲上心頭!烏雅氏早先對這個兒子傷心至極,灰心至極,但多年不見,兒子也高出了許多,且嘴巴也甜了,她自然是喜從心中起。於是,母子相擁痛哭一場。這樣動人的場麵讓那些在場的宮女也不禁淚水漣漣,不自覺地抹開了眼淚。
書家言:對於胤禛來說,他哭得可是真切,他想到了那差點餓死路邊的經曆及那滔滔的洪水。
“皇兒,你這次就住在那東五所吧,這樣我們母子就能常常見麵了。對了,聽皇上說,那避暑山莊建了一處桃花源,準備著給你住,你可不要忘了你的滿人身份。”德妃突然感到兒子的這身衣飾是越來越漢人化了,止住淚言道。
胤禛低頭看了看自己這一身在社會上穿的衣著,雖說比不上皇子們的錦衣和配飾,但這漢人少爺們所穿的一身黑衣也不錯,聽到母親的話,他卻早就想好了去處,道:“兒臣在外已過慣了百姓的生活,若讓兒子住在宮中,怕是兒子要短壽。”實際上他心知肚明,那皇帝老子視自己為眼中釘,自己才不想在他的眼皮底下過日子哩。但這些話不便和母親明說,故而這胤禛就來了個障眼法,打了個馬虎眼。
書家在此有言:這胤禛,以他當時的年紀,是無論如何也想不通,對於他這樣一個不聽話的兒子,父皇為何還要在那避暑山莊給自己修建一個住處。在這一點上,皇帝父親的心理和普通百姓父親的心理是相通的,更何況那康熙帝是想著讓他在宮中補上滿文這一課,雖然滿族統治者說漢語和寫漢文已經是相當普遍了。
話說那烏雅氏並不氣餒,又道:“有機會本宮在你皇阿瑪麵前說一說,將我兒冊封為貝勒,也算是了卻了我這當母親的一番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