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頓借助自己的聰明才智走上致富的道路,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從另一方麵來看,猗頓對山西南部地區的畜牧業和河東池鹽的開發也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山西商業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延伸閱讀
猗頓故城
山西臨猗縣城南六公裏,有一座古城遺址。路邊有塊標識碑,上書“猗頓故城”。傳說,猗頓得陶朱公致富之術後,十年速富。按猗頓陵園內《重修周逸民猗頓氏墓記》裏的說法,家產“西抵桑泉,東跨鹽池,南條北嵋”,方圓百裏,皆其所有。可見其牧場疆域之大,範圍之廣。傳說猗頓致富後樂善好施,賒濟於民,遠近百姓都願意歸依他,所以在今牛杜鎮鐵匠營村東逐漸形成一個居民區。據《晉書·地理誌》載,古稱“猗頓城”。這就是“猗頓城”的來曆。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在此置縣,命名為猗氏。此城經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到北周成武王元年(公元559年)猗氏縣北移後,該城依舊,老百姓仍安居樂業。唐貞元中(公元785年至公元805年)河東節度使馬燧平李懷光叛亂於猗氏,千年古城便毀於一旦。因歲月變遷,改朝換代,人們逐漸淡忘了“猗頓城”。
猗頓借助自己的聰明才智走上致富的道路,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從另一方麵來看,猗頓對山西南部地區的畜牧業和河東池鹽的開發也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山西商業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延伸閱讀
猗頓故城
山西臨猗縣城南六公裏,有一座古城遺址。路邊有塊標識碑,上書“猗頓故城”。傳說,猗頓得陶朱公致富之術後,十年速富。按猗頓陵園內《重修周逸民猗頓氏墓記》裏的說法,家產“西抵桑泉,東跨鹽池,南條北嵋”,方圓百裏,皆其所有。可見其牧場疆域之大,範圍之廣。傳說猗頓致富後樂善好施,賒濟於民,遠近百姓都願意歸依他,所以在今牛杜鎮鐵匠營村東逐漸形成一個居民區。據《晉書·地理誌》載,古稱“猗頓城”。這就是“猗頓城”的來曆。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在此置縣,命名為猗氏。此城經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到北周成武王元年(公元559年)猗氏縣北移後,該城依舊,老百姓仍安居樂業。唐貞元中(公元785年至公元805年)河東節度使馬燧平李懷光叛亂於猗氏,千年古城便毀於一旦。因歲月變遷,改朝換代,人們逐漸淡忘了“猗頓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