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今天還在使用的“稱”也是範蠡的發明。他在經商中發現人們在市場上買賣東西是用眼睛來估量,這樣很難做到交易的公平,於是一心要發明一種可以準確測量貨物重量的東西。後來有一天他偶爾在鄉間看到一位老農用一種一頭吊了一塊石頭的木架裝置汲水,很是省力。受此啟發,他發明出了秤。
此外,傳說範蠡還是醬的發明者;還說他曾經改進了陶器製作技術,是造缸的能手,被太湖一帶的工匠們尊稱為“造缸先師”。
範蠡不僅懂得經商之道,而且非常注重商人的品德,他告誡同行:作為商人,應當光明正大,不能賺黑心錢。他說:“經商者若欺人一兩,則失去福氣;欺人之二兩,則後人做不了官;欺人三兩,則折損陽壽。”所以,在那個商人形象不佳的年代,範蠡卻得到了人們的尊重,讚譽之聲不絕。在他死後,被尊為華夏商人的聖祖,人們稱他為“民間財神”。
知識小百科
範蠡《養魚經》
公元前475年,範蠡把自己的養魚經驗寫成《養魚經》,為中國最早的養魚著作。範蠡晚年被稱為陶朱公,故本書又名《陶朱公養魚經》、《陶朱公養魚法》、《陶朱公養魚方》等。東漢初年已出現。1965年,陝西漢中縣東漢墓中出土了作為墓主生前財產象征的隨葬品──陂池模型,池底塑有六尾鯉魚及其他水生生物,其顯示的養鯉方法與本書所載的相一致,說明本書在東漢時已用於指導養魚生產。現今傳世的本子主要引自《齊民要術》(卷六)。本書現存共 400餘字,以問對形式記載了魚池構造、親魚規格、雌雄魚搭配比例、適宜放養的時間以及密養、輪捕、留種增殖等養鯉方法,與後世方法多相類似,是中國養魚史上值得重視的珍貴文獻。
據說,今天還在使用的“稱”也是範蠡的發明。他在經商中發現人們在市場上買賣東西是用眼睛來估量,這樣很難做到交易的公平,於是一心要發明一種可以準確測量貨物重量的東西。後來有一天他偶爾在鄉間看到一位老農用一種一頭吊了一塊石頭的木架裝置汲水,很是省力。受此啟發,他發明出了秤。
此外,傳說範蠡還是醬的發明者;還說他曾經改進了陶器製作技術,是造缸的能手,被太湖一帶的工匠們尊稱為“造缸先師”。
範蠡不僅懂得經商之道,而且非常注重商人的品德,他告誡同行:作為商人,應當光明正大,不能賺黑心錢。他說:“經商者若欺人一兩,則失去福氣;欺人之二兩,則後人做不了官;欺人三兩,則折損陽壽。”所以,在那個商人形象不佳的年代,範蠡卻得到了人們的尊重,讚譽之聲不絕。在他死後,被尊為華夏商人的聖祖,人們稱他為“民間財神”。
知識小百科
範蠡《養魚經》
公元前475年,範蠡把自己的養魚經驗寫成《養魚經》,為中國最早的養魚著作。範蠡晚年被稱為陶朱公,故本書又名《陶朱公養魚經》、《陶朱公養魚法》、《陶朱公養魚方》等。東漢初年已出現。1965年,陝西漢中縣東漢墓中出土了作為墓主生前財產象征的隨葬品──陂池模型,池底塑有六尾鯉魚及其他水生生物,其顯示的養鯉方法與本書所載的相一致,說明本書在東漢時已用於指導養魚生產。現今傳世的本子主要引自《齊民要術》(卷六)。本書現存共 400餘字,以問對形式記載了魚池構造、親魚規格、雌雄魚搭配比例、適宜放養的時間以及密養、輪捕、留種增殖等養鯉方法,與後世方法多相類似,是中國養魚史上值得重視的珍貴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