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來就有獨立的自我意識,還記得孩子學步期不願意大人抱、吃飯的時候非要自己吃嗎?這就是獨立自我意識萌芽階段,然而沒有和孩子產生分離意識的父母,總是覺得還是多抱抱多喂飯更好。
等到青春期的時候被偷看的筆記、被查探的隱私、被橫加幹涉的誌願,畢業後被安排的工作、相親,都一次次地突破了正常的界限範圍,但抗議的時候都會被父母一句“我是為你好”擋了回來。
同樣的情況,在伴侶、情人之間也經常會出現:“愛人之間應該坦誠”“我做什麼還不是為了你好”“看一下手機怎麼了”。
這種被入侵的感覺極其糟糕,原本親密的關係都會因為這種排斥感覺逐漸生疏,許多的家庭紛爭,就是這種被入侵的不適感引發的。
沒有界限感的人,即使一開始在雙方關係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以後也會丟失主導權,當對方無法忍受你一再挑戰底線的時候,會忍無可忍地把你關到門外。下一段關係,又會開始這種輪回,屢戰屢敗。
同樣是女詩人,舒婷的《致橡樹》能廣為流傳,是因為它體現了相互獨立平等,不依附,不入侵,理解對方的存在意義又珍視自身生存價值。這種兩性關係,是絕大部分人的向往。
4
王梓恒在《家庭關係痛苦的根源:中國人普遍缺乏界限感》一文中這樣說道:“明確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別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讓界限感清晰起來,才是我們從現在開始應該做的事情。”
當我們在一段兩性關係裏麵感覺到痛苦的時候,就應該適時檢視是否與界限感存在著關係。
很多人害怕關係之間劃線,卻不知道界限感讓我們了解對方,尊重對方,讓對方感覺自由,也感覺安全,才能讓信任的基石牢固。
通常,侵犯他人界限而不自知的人,是因為自己也沒有界限感,當遭遇對方抵觸的時候,應該明白這就是一個人的清晰界限了。人與人之間就是在這種相互試探中建立起關係柵欄,就像需要取暖的兩隻刺蝟一樣,在經過來回試探後,找到了最合適的距離——太近或者太遠,都不是正常的關係模式。
在確定對方的邊界後,就不要輕易試圖挑戰他人底線。一段關係能夠存續,不是以犧牲其中一個人的舒適作為代價。失去平衡的關係模式,很難培育出一段高質量而穩定的關係。
須知每一段幸福美滿的關係,都存在著微妙的平衡,可不要輕易被表象帶走,陷入自己的輪回而不自覺呀。
文章來源:【初心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