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簡馭繁(外一篇)(1 / 3)

達爾文等人可能並不了解圍棋,他們從以簡馭繁獲得啟迪源於萬物皆同。道理很簡單:科學家從千變萬化之現象背後深入下去,發現其共同適用的規律。規律肯定比現象簡單,否則要它何用?複雜現象遵守簡單規律,這就是以簡馭繁。

科學家違反以簡馭繁將付出沉重代價,手頭就有一個現成例子。弦論在“教主”威騰(E.Witten,1951—)率領下,擁有千員猛將,發表萬篇論文,經曆兩次革命,領萬物之理一代風騷。遺憾的是,弦論既無與實驗符合的理論結果,也提不出可供實驗檢驗的預測。難怪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費因曼(R.Feynman,1918—1988)批評弦論說:“你們提不出預測,隻會找借口。”現實的空間隻有左右、前後、上下3維,而弦論卻基於多維空間,最初是25維,後來又改為9維,威騰再加1維為10維;究竟是幾維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楚,反正是多於3維。從3維到多維,這已是舍簡就繁。多餘的空間到哪裏去了呢?據說是“卷曲收縮”為微小的拓撲結構藏起來了。這下可捅了馬蜂窩!弦論者承認:各種不同的拓撲結構共有一萬億億億……億億億(共62個億字)之多!這麼多拓撲結構各具不同的理論及其預測。弦論提不出可供實驗檢驗的預測是因為有太多預測,令人無所適從。打個比方:一位名為“弦論”的考生扛著大麻袋去應試,名為“實驗”的考官出一考題,他從麻袋中倒出無數紙片,對考官說:“答案全在這裏,你自己挑選吧!”這樣的人能被錄取嗎?弦論之症結在於:反以簡馭繁之道而行之。

弦論者中難道無人懂得以簡馭繁?不是不懂而是積重難返。想想看,千員猛將投身弦論研究幾十年,現在認識到第一步方向就錯了,走得越遠其錯更甚。有道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知錯難改,唯有拚命找借口作下台階,最絕的借口:萬物之理不存在。“酸葡萄”尚有變甜時,“不存在”者上帝也無覓處。絕則絕矣,欲蓋彌彰。

引用愛因斯坦一段話作為結束語:“更簡單的理論,涵蓋更多不同的內容,具有更廣闊的應用,這才是更令人信服的理論。”不愧為大師,愛翁對以簡馭繁心領神會,身體力行。

文尚思

思想是文章的靈魂,為文首重思想,文尚思即此之謂也。1859年,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進化論,否定了被羅馬教廷奉為天經地義之“神創論”,是為生物學之大革命。達爾文革命性新思想影響所及,遠遠超出生物學的範圍,遍及整個科學界及哲學界。

1905年是愛因斯坦的“奇跡年”,他一連提出四篇重要論文。關於布朗運動的論文解釋水中懸浮微粒如花粉等之無序運動,是由於水分子熱運動撞擊所致。以光量子說解釋光電效應的論文,為愛因斯坦贏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更重要的是關於狹義相對論的兩篇論文,否定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指出主導物理學兩百多年經典力學的局限性,並提出著名的“質量—能量相當原理”,為利用原子能提供理論基礎。愛因斯坦經十年苦思冥想,將萬有引力歸結為時空彎曲,於1915年發表論文提出廣義相對論,成為20世紀物理學兩大支柱之一。達爾文《物種起源》和愛因斯坦這五篇論文共同特點是具有革命性的新思想,這是文尚思適用於科學論文最好的驗證。

達爾文等人可能並不了解圍棋,他們從以簡馭繁獲得啟迪源於萬物皆同。道理很簡單:科學家從千變萬化之現象背後深入下去,發現其共同適用的規律。規律肯定比現象簡單,否則要它何用?複雜現象遵守簡單規律,這就是以簡馭繁。

科學家違反以簡馭繁將付出沉重代價,手頭就有一個現成例子。弦論在“教主”威騰(E.Witten,1951—)率領下,擁有千員猛將,發表萬篇論文,經曆兩次革命,領萬物之理一代風騷。遺憾的是,弦論既無與實驗符合的理論結果,也提不出可供實驗檢驗的預測。難怪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費因曼(R.Feynman,1918—1988)批評弦論說:“你們提不出預測,隻會找借口。”現實的空間隻有左右、前後、上下3維,而弦論卻基於多維空間,最初是25維,後來又改為9維,威騰再加1維為10維;究竟是幾維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楚,反正是多於3維。從3維到多維,這已是舍簡就繁。多餘的空間到哪裏去了呢?據說是“卷曲收縮”為微小的拓撲結構藏起來了。這下可捅了馬蜂窩!弦論者承認:各種不同的拓撲結構共有一萬億億億……億億億(共62個億字)之多!這麼多拓撲結構各具不同的理論及其預測。弦論提不出可供實驗檢驗的預測是因為有太多預測,令人無所適從。打個比方:一位名為“弦論”的考生扛著大麻袋去應試,名為“實驗”的考官出一考題,他從麻袋中倒出無數紙片,對考官說:“答案全在這裏,你自己挑選吧!”這樣的人能被錄取嗎?弦論之症結在於:反以簡馭繁之道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