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組曲(2 / 3)

“文革”後,我又在東堂子胡同見到沈伯伯。原來的房子隻剩下一間,沈把這一間住室兼工作室命名為“小小窄而黴齋”。沈伯母帶領孫女住在鄰近的一條胡同裏,兩小間,每天起火做飯。沈為了集中精力工作,懶得回去,於是送飯的事就落到沈伯母身上。沈伯母晚上要照料孫女,送不了飯,所以通常是一天隻送中午一頓。夏季天熱,怕食物變餿,沈就經常預先服用防止瀉肚的藥。

沈工作起來是不管白天、黑夜的,他要追回“文革”喪失的時間,因此房中一切都是攤開的——書是攤開的, 紙是攤開的,畫冊是攤開的,墨盒是攤開的,連一張張的宣紙信箋都是攤開的……沈寫長信,常常不是一氣嗬成,每寫到一段兒便停下來,轉而去做別的事情(包括給別人寫信),等到心中萌生出新的意思,才再度繼續那沒完成的信件。沈有這樣一種固執習慣:一方麵把時間看得無比珍貴,同時又舍得向好朋友、好學生傾吐心聲。每逢老朋友造訪,他能拋開原來的工作,一談就是兩三個鍾頭,每逢學生求教,他能拋開自己正在研究的專題而為學生解答最普通的常識。這是一種怪癖,不知道能不能這樣解釋:他心中埋藏了深深的苦痛,解放前的文學活動不被承認,著作文稿被焚毀,無異向活著的自己身上拋撒紙錢;改行研究文物依然困難重重,尤其是“文革”中,某些過去為自己所鍾愛的青年“反戈一擊”,使自己怒火中燒,但在淫威下又有口難辯!如今回到北京並被允許工作,但那些整人者仍居高位,仍在縱聲談笑並伺機繼續整人!自己就隻能如魯迅“躲進小樓成一統”之詩,“小小窄而黴齋”是任何人擺布不了的獨裁天下!就是要攤——把一切都攤開,擺得亂亂的,疊得高高的,誰管得著?自己不願上街,不願聽到樣板戲、造反歌和紅色標語,自己把自己關在書齋裏,盡管“窄而黴”,可自己看上去無異於古色古香,且有規律可循!因此,中午要老妻送飯,晚上足不出戶,見“沒話人”半句嫌多,見“有話人”千杯嫌少,這豈不是成為順理成章之舉!

1975年,我結婚了。妻子是北京人,運動中隨父母去河南幹校,在那裏招工進廠。我當時仍在河北固安縣教書。這樣的聯姻,前途未卜。

來祝賀的親友不少,賀禮大多是枕巾、被麵、茶杯、暖瓶、床單等實用之物。沈伯伯也來了,他的禮物可謂獨出心裁——一個清乾隆時的“五蝠(福)捧壽”瓷盤,一隻蝙蝠頭上貼了一塊用紅紙剪成的“囍”字;另外,在一塊拳頭大的朱紅臘箋上麵,用他瀟灑的行書寫了如下字句:“祝兩位多福多壽。”這字句的下邊,又用小字做了注解:“為國家多做好事為多福,長壽則可為國家多做幾十年好事。從文敬賀。”

應該說,沈伯伯這份不同尋常的賀禮及賀詞,使我的婚禮升了格,並且定下了基調。

幾年之後,我調回北京,和沈伯伯的聯係更多了,父親的一位老朋友、上海電影廠的一位著名導演,表示想把沈老的小說《邊城》搬上銀幕。沈老得到消息,一方麵表示感謝,同時又顯示出不可思議的淡漠。改編本還沒有誕生時,沈伯伯在給家父的一封信中,就表示出對於“地貌已變”的巨大憂慮:

照最近的新聞報導,王村下麵的風灘已改為發電二十五萬千瓦的大水電站,那裏兩岸最美的景物,大致已全部永遠淹沒在水中。茶峒渡口已有個大橋,日有上千大小汽車往來。就我二十年前記憶,具有相同或更好看渡口背景的還真不多,一是沅陵附近馬蹄驛(上官莊)村子,若值秋冬之際,四周山色紅紫爛漫,簡直像一件人間奇跡。即宋人最高明畫跡中亦不及萬一。另一是距自治州僅二三十裏的張八岩,同樣是一泓清水,四周遠近山色紅紫爛漫,最難得處,是一個渡口和小船,簡直還保留千年不變。可是事實上這二十年人為變化,看來也早把原有景色的靜謐,完全改變成亂哄哄生產區了……我估計受時間影響所失去的,肯定還不止這些。即留下的自然景物,部分雖不易變化,但成為公式新型紅磚建築,一排排既不適用、又不美觀的玩意,卻必然到處存在,就使人毫無辦法處理它!

沈伯伯病了——在他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出版之後,在他赴美探親講學之後,在由國外向著國內傳遞的“沈從文熱”興起之後。他幾度住院,得到了力所能及的正規治療。然而病魔卻沒有退卻,第二次腦血栓發作後半年,他已然不能行走和講話,當被抱坐在輪椅上,頭也無力地向胸垂落。西醫已沒有辦法。老朋友和弟子們見了,隻能在心內默默叨念:“至多隻幾個月時間了,可憐的人……”

這時,南京來的一個年輕中醫開始對沈治療。他叫吳宗寧,南京人,“文革”中在蘇北鄉下插隊,恰與沈伯母的一個晚親在一塊兒。吳偶然讀了一本沈的小說,便敬仰沈的為人和才華。後來回到南京,吳便在一個糧庫的醫務室當醫生。吳是個“怪人”,喜歡哲學,喜歡與有思想的人進行海闊天空式的探討,習慣從各個角度對病人進行辯證治療,其手法和道理常常是出乎常規的。他開的方子,一般中醫看了連連搖頭,因為毫無道理可言;高明中醫看了連連點頭,因為無懈可擊。他專治疑難病症,專接被大醫院“判處”了死刑的患者。也奇了,有一些這樣的患者居然就在吳的手中“起死回生”了。吳的名聲開始飛揚,甚至葉帥病危之際,中央曾從全國召集來十多位有“絕招兒”的草澤醫人,其中竟也有吳這個後生晚輩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