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轉換思維方式看問題
所有的絆腳石都是墊腳石,就看你如何看待它了。如果總是不停地抱怨,不去想解決問題的方法,那麼絆腳石也永遠都隻是絆腳石而已。相反,若能坦然接受現實,它反而能教導我們某些事情,幫助我們學到很多安逸的狀態下學不到的東西。也就是說,停止抱怨,善於利用壞情緒,轉換思維方式看待問題,同樣能幫助我們克服困難,發現自身的力量。
☆當外界環境或他人讓我們感到不悅時,讓自己暫且冷靜下來,認真思考一下這種環境帶給我們是否有正麵意義,或思考一下他人的本意。弄清了這些,壞情緒往往也能變成一種動力。
☆生活中出現困難是不可避免的,此時多想想這個困難帶給你的教訓和經驗,這也是一種收獲。
☆遭遇失敗時,不是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努力讓自己轉換思維,找到自己身上的優缺點,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做自己可以勝任的事。
☆當你感到信心不足時,也不要抱怨自己沒能遇到好機會、沒有好的出身等,多看看那些不如你的人,再想想自己身上的優勢,幫助自己恢複信心。
(2)進行“感謝”練習
什麼是“感謝”練習?很簡單,就是讓自己從心裏學會接受現實,改變自己的反應,將抱怨的情緒和話語轉變成一種感謝。這個原理與用正麵話語替代負麵話語的道理一樣,因為抱怨也是一種對事物的心理反應,隻不過更具體一些。
☆當你遇到麻煩時,不要抱怨,而是感謝上天給予你這樣的機會,可以讓你做更多的事。比如,飛機晚點時,不要說:“真是討厭,我要坐在候機室裏等多久呀!”而是這樣對自己說:“感謝飛機晚點,我可以繼續看看手上的資料,多做一些準備功課。”
☆當別人誤解你時,也不要抱怨,而是對自己說:“感謝他的誤解,這說明他很在意我。”這樣,你對對方的怨氣也會煙消雲散,反而努力讓自己做得更好。
☆“感謝”其實也是一種換位思考,當我們能做到這樣時,也能夠化幹戈為玉帛,化消極為積極,發現生活中的更多美好。
(2)積極地進行自我反省
有些人經常將生活中的不如意掛在嘴邊,固執地認為是命運與自己過不去。因此,他們的抱怨總是強調外在因素,而沒有從自己主觀因素上尋找生活不順的原因。
事實上,遇到任何問題我們都應該先平心靜氣地正視自己,客觀地反省自己。這既是一個人修性養德必備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掌控情緒、增強意誌力的一條重要途徑。所以,當有抱怨情緒產生時,首先靜下心來,積極地進行一下自我反省。
☆每天下班後,對自己一天的工作進行一下總結,將當天工作完成情況、自己的工作表現等都進行認真的總結。無論結果好與壞,都不要抱怨,而是認真思考自己在這一天工作當中的收獲。
(1)轉換思維方式看問題
所有的絆腳石都是墊腳石,就看你如何看待它了。如果總是不停地抱怨,不去想解決問題的方法,那麼絆腳石也永遠都隻是絆腳石而已。相反,若能坦然接受現實,它反而能教導我們某些事情,幫助我們學到很多安逸的狀態下學不到的東西。也就是說,停止抱怨,善於利用壞情緒,轉換思維方式看待問題,同樣能幫助我們克服困難,發現自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