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蒼天似乎知道要為先生送行,又一次落下綿綿淚雨。
上午8時30分,錢令希院士遺體告別儀式在大連殯儀館特大廳舉行,卻依然顯得狹小。
風伴隨著哀樂,傾訴著人們無盡的悲痛;雨合伴著淚珠,表達著人們湧動的哀思。天剛剛放亮,就有人冒雨陸陸續續趕來了。儀式開始前一個小時,殯儀館內已人流湧動;前往殯儀館的路上,更是擁擠異常。車流、人流,排成長龍。從四麵八方趕來的隊伍裏,有一生追隨先生的愛徒,有與先生交往多年的學界同仁,有先生的工人朋友、農民朋友,更有與先生並不相識卻敬仰先生之風、自發趕來送別的社會各界人士……人們冒雨而至,為的是最後一次瞻仰先生遠容,送先生一程。
遺體告別儀式的禮堂布置得莊嚴肅穆而又簡樸。先生的遺體靜臥在鮮花和翠柏叢中,麵容安詳,身上覆蓋著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黃白相間的菊花、散發著淡淡清香的百合,似一隻隻依依不舍的手臂,想要挽留住老人遠去的腳步。正中,黑底白字的橫幅上寫著:“沉痛哀悼錢令希先生”。
禮堂的橫幅下方是錢令希院士的大幅黑白照片。兩側懸掛的挽幛,則是對他一生的寫照:“力學泰鬥,自幼立誌報國,知行並重,造橋、築壩、建港,引領計算力學,譽滿神州;”
“一代宗師,畢生教書育人,慧眼獨具,愛才、識才、育才,贏得桃李滿園,天下芬芳。”
1000餘位社會各界來賓忍著悲痛,在錢令希院士的遺體前肅立默哀,三鞠躬。在哀樂聲中,來賓們緩步走到錢令希院士的遺體前。無論是錢令希院士的生前好友、愛徒、大連理工大學的普通學生,還是遠道而來的力學界、教育界同行,以及專程從錢老家鄉無錫鴻聲鎮趕來的鄉親,都在深深的鞠躬中與這位備受愛戴的科學家、教育家做最後的道別。淚水無聲滑落,哀思緩緩流淌……人們懷著悲痛心情向先生的遺體三鞠躬,為先生送別。
黨和國家領導人,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和省市領導送來花圈或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向家屬表示慰問,表達對先生無限敬重和深切的緬懷。
在遺體告別儀式現場的屏幕上,播放著先生生前的紀錄片。先生的音容笑貌一一浮現。一眼望去,可見身在象牙塔尖、學術巔峰的先生竟有這麼多工人朋友、農民朋友。
“一別家鄉數十年,他卻不忘家鄉教育。家鄉的小學校還有錢老的塑像。”來自先生老家的鄉親這樣說。
“他記得很多工人的名字,還說要向他們學習。”曾與先生共事的北良集團總工程師浦曆生感慨而言。
“當年錢老幫我們蓋學校、建拱橋、修水庫,村裏誰家有難都去請教他。”原廟嶺生產大隊隊長金孝發如是說。
從支援抗戰的西南通道,到“天塹變通途”的長江大橋;從我國第一個現代化原油輸出港的設計,到破解第一代中國核潛艇關鍵技術;從建築工地上的普通工人,到烈日炎炎之下莊稼地裏的農民。先生音容猶在,先生偉績長存。先生辭世的一周內,在大連、在中國科技界和教育界,種種自發悼念活動已經展開。燭光下的漣漣淚水為先生而流;追憶裏的聲聲哽咽為先生而慟。天地垂淚,草木含悲,唯先生身後桃李滿天下的英才和蓬勃發展的事業,可告慰先生在天之靈。
先生走了,卻把無盡的財富留給了人間。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