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 3)

盡管屈伯川也是飽學之士,但畢竟是久經沙場的老革命,是打過硬仗的人,他有信心說動錢令希。就這樣,屈院長當起了三國時的劉備,虔誠地來到了錢令希的家,與錢令希拉起了家常。

那一晚,他們聊得很晚,聊得也很通透。錢令希終於知道了屈伯川的身世,原來屈院長竟然與錢令希同年留歐,同年獲得國外的學位,又是同年返回的祖國。隻不過錢令希在比利時,屈伯川在德國。回國之後屈伯川直接去了延安,因為他在大學時代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去延安,那是回家。屈伯川選擇了革命,錢令希選擇了科學救國。

選擇的道路不同,卻是殊途同歸,都是為了祖國。

屈伯川從延安辦學談起,談到了如何在延安創辦陝甘寧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談如何轉戰南北,奔赴東北,與工人們一同保衛工業基細,談祖國建設如何缺少人才,談在大連組建工學院對國家具有的特殊意義。

要知道,那時的屈伯川,巳經是級別相當高的國家高級幹部了。但他不迷戀權力,不向往高官,卻一頭紮進了大學教育之中,白手起家地建起了一座大學。所選擇的專業,又都是國家建設急需的。錢令希也是機敏過人的人,這樣推心置腹地談,他早就心知肚明了。

解放初期,各大學挖人才的事情,時有發生,錢令希碰得多了,也就不在乎了。他這麼年輕,在科學界就成了舉足輕重的人物,還特別善於帶學生,誰不想把他挖去?隻不過他意誌堅定,毫不動搖地紮根在浙大,沒有給別人機會。

當然,屈伯川最初也沒有說動錢令希。錢令希給屈伯川出了許多主意,也推薦了一些人到大工去任教。屈伯川連連搖頭,他想要的就是錢令希。隻要帶走了錢令希,那就是把“大工”的教學科研帶出一片藍天。錢令希當然也是連連搖頭,浙大對於錢令希有知遇之恩,沒有浙大,錢令希怎能獲得這麼多令人矚目的成績?

一番說服沒起作用,屈伯川便用起了兵法,那就是知己知彼,尋找錢令希心靈中最柔軟的地方,也就是愛國主義的情感。再次拜訪錢令希,屈伯川便從錢令希趕回祖國,參加敘昆鐵路建設,投身西南抗戰大通道的建設,一點一滴地往下談,一直談到眼下拒領莫采夫獎,談到了我們支援抗美援朝戰爭的技術有多麼落後,談到了東北具有的工業基礎,談到了大連這座城市在東北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支持抗美援朝戰爭的重要地位。最後,屈伯川頗有感慨,又一次闡述了,沒有國哪來的家,沒有國家的安全,我們將失去一切。

那時候,錢令希還無法料到朝鮮戰爭會在短短的幾年時間結束,剛剛誕生的新中國,與強大的美國對抗,必將是艱苦卓絕。但他還是被屈伯川求賢若渴的真誠感動了,心思也活動了,沒有徹底地拒絕。

盡管屈伯川也是飽學之士,但畢竟是久經沙場的老革命,是打過硬仗的人,他有信心說動錢令希。就這樣,屈院長當起了三國時的劉備,虔誠地來到了錢令希的家,與錢令希拉起了家常。

那一晚,他們聊得很晚,聊得也很通透。錢令希終於知道了屈伯川的身世,原來屈院長竟然與錢令希同年留歐,同年獲得國外的學位,又是同年返回的祖國。隻不過錢令希在比利時,屈伯川在德國。回國之後屈伯川直接去了延安,因為他在大學時代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去延安,那是回家。屈伯川選擇了革命,錢令希選擇了科學救國。

選擇的道路不同,卻是殊途同歸,都是為了祖國。

屈伯川從延安辦學談起,談到了如何在延安創辦陝甘寧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談如何轉戰南北,奔赴東北,與工人們一同保衛工業基細,談祖國建設如何缺少人才,談在大連組建工學院對國家具有的特殊意義。

要知道,那時的屈伯川,巳經是級別相當高的國家高級幹部了。但他不迷戀權力,不向往高官,卻一頭紮進了大學教育之中,白手起家地建起了一座大學。所選擇的專業,又都是國家建設急需的。錢令希也是機敏過人的人,這樣推心置腹地談,他早就心知肚明了。

解放初期,各大學挖人才的事情,時有發生,錢令希碰得多了,也就不在乎了。他這麼年輕,在科學界就成了舉足輕重的人物,還特別善於帶學生,誰不想把他挖去?隻不過他意誌堅定,毫不動搖地紮根在浙大,沒有給別人機會。

當然,屈伯川最初也沒有說動錢令希。錢令希給屈伯川出了許多主意,也推薦了一些人到大工去任教。屈伯川連連搖頭,他想要的就是錢令希。隻要帶走了錢令希,那就是把“大工”的教學科研帶出一片藍天。錢令希當然也是連連搖頭,浙大對於錢令希有知遇之恩,沒有浙大,錢令希怎能獲得這麼多令人矚目的成績?

一番說服沒起作用,屈伯川便用起了兵法,那就是知己知彼,尋找錢令希心靈中最柔軟的地方,也就是愛國主義的情感。再次拜訪錢令希,屈伯川便從錢令希趕回祖國,參加敘昆鐵路建設,投身西南抗戰大通道的建設,一點一滴地往下談,一直談到眼下拒領莫采夫獎,談到了我們支援抗美援朝戰爭的技術有多麼落後,談到了東北具有的工業基礎,談到了大連這座城市在東北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支持抗美援朝戰爭的重要地位。最後,屈伯川頗有感慨,又一次闡述了,沒有國哪來的家,沒有國家的安全,我們將失去一切。

那時候,錢令希還無法料到朝鮮戰爭會在短短的幾年時間結束,剛剛誕生的新中國,與強大的美國對抗,必將是艱苦卓絕。但他還是被屈伯川求賢若渴的真誠感動了,心思也活動了,沒有徹底地拒絕。

當然,浙大的同事們也知道了屈伯川是來挖牆腳的,他們與錢令希朝夕相處,感情很深了,也不肯讓他走。搞科研和教學的,隻要不離開祖國,在哪兒不是愛國?可錢令希有這樣的理念:“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利在一時固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

他在上海巧遇了在大連石油研究所的張大煜先生,張先生的一席話,使錢令希下了最後的決心。張大煜說:大連工學院沒有老框子,十分寬鬆和自由,是個幹事業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