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 3)

事實上,金孝發用這種方式,以“又紅又專”的生產隊長身份把錢先生帶到村上保護了起來。錢令希恐怕自己牽連別人,說出了自己的擔心。老金對錢先生說:“我是貧下中農,地位高,他們不敢來我這裏。你白天來我家,晚上再送你回家。他們不敢來我這裏鬧,你就安心地待在我這裏吧。”

廟嶺村是個好地方,周圍群山環繞,風景秀麗。老金也經常帶錢先生到山上轉轉,山上種植了5萬多棵果樹,有櫻桃樹、桃樹、蘋果樹、梨樹等等,在空氣清新的山上走一圏,也能排遣掉錢先生挨批鬥的鬱悶。

老金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讓錢先生暫時逃離了天天挨批鬥的苦海。白天,錢先生就待在老金家裏,老金請錢老師吃玉米麵大餅子。夜晚來臨的時候,老金就親自把錢先生送回家。

別看錢先生出生在江南的魚米之鄉,胃卻不似南方人那樣嬌氣。別看錢先生在科學上和生活細節上保留著江南人的心思縝密,可在為人交友上,和東北人的豪爽義氣毫無二致。年少時就開始走南闖北的錢先生,香甜地咬起大餅子,不比任何一個東北人差。

時間長了,老金和錢老師熟了。錢先生便和我們文中稱呼的那樣,把金孝發稱為老金。老金呢,更願意叫錢先生為錢老師,而不是錢教授。他倆一個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一個是廟嶺土生土長的農民。兩個人相差21歲,卻結下了長達一生的友誼。

有一天,老金陪著錢先生散步,看到村裏的社員差不多全部出去了,挑著水桶,從山下的井中或小河溝裏往山上挑水,澆灌那些果樹。1967年的夏天也和這時候的人們一樣,燥熱不安,山上出現了少見的伏旱。於是,他們的眼前便呈現出了抗旱的大軍。

這時,老金對錢先生說:“您能幫我幹點活兒嗎?”

錢先生問:“什麼活兒?”

老金說:“我知道您是力學家。我看到‘大工’那麼多用過的生活用水,白白地流到海裏了,多可惜,您幫我設計一個工程,把水引到山上來,我們利用一下澆果樹。”

錢先生對麵前的幹旱看在眼裏,急在心上,爽快地答應了。

不久,錢先生設計了一項水利工程,他利用校園裏排放的汙水來灌溉果樹。由於校園裏埋設的汙水管道經過學校南門,他在南門附近設計了一個水池,截住排往海裏的汙水,並在這個水池旁安放變壓器和一台水泵。同時,他在廟嶺小南山頂上也設計了大水池,在兩個水池間埋設管道,用水泵從校園內的水池一次性提水到山上的水池。這樣,需要時隻要打開山上的閥門,汙水就會往山下流淌,澆灌小南山上的5萬多棵果樹。

有了想法,錢先生就親自帶領學生測量。從“大工”的南門到山上不足3公裏的距離,錢先生勘察過後便開始設計。接著,“大工”的學生和廟嶺大隊的社員們一起開始了這項水利工程的施工。盛夏,他們頂著烈日,挖溝、埋管、修水池……正是有了這股幹勁,20多天的時間工程就完成了。

事實上,金孝發用這種方式,以“又紅又專”的生產隊長身份把錢先生帶到村上保護了起來。錢令希恐怕自己牽連別人,說出了自己的擔心。老金對錢先生說:“我是貧下中農,地位高,他們不敢來我這裏。你白天來我家,晚上再送你回家。他們不敢來我這裏鬧,你就安心地待在我這裏吧。”

廟嶺村是個好地方,周圍群山環繞,風景秀麗。老金也經常帶錢先生到山上轉轉,山上種植了5萬多棵果樹,有櫻桃樹、桃樹、蘋果樹、梨樹等等,在空氣清新的山上走一圏,也能排遣掉錢先生挨批鬥的鬱悶。

老金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讓錢先生暫時逃離了天天挨批鬥的苦海。白天,錢先生就待在老金家裏,老金請錢老師吃玉米麵大餅子。夜晚來臨的時候,老金就親自把錢先生送回家。

別看錢先生出生在江南的魚米之鄉,胃卻不似南方人那樣嬌氣。別看錢先生在科學上和生活細節上保留著江南人的心思縝密,可在為人交友上,和東北人的豪爽義氣毫無二致。年少時就開始走南闖北的錢先生,香甜地咬起大餅子,不比任何一個東北人差。

時間長了,老金和錢老師熟了。錢先生便和我們文中稱呼的那樣,把金孝發稱為老金。老金呢,更願意叫錢先生為錢老師,而不是錢教授。他倆一個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一個是廟嶺土生土長的農民。兩個人相差21歲,卻結下了長達一生的友誼。

有一天,老金陪著錢先生散步,看到村裏的社員差不多全部出去了,挑著水桶,從山下的井中或小河溝裏往山上挑水,澆灌那些果樹。1967年的夏天也和這時候的人們一樣,燥熱不安,山上出現了少見的伏旱。於是,他們的眼前便呈現出了抗旱的大軍。

這時,老金對錢先生說:“您能幫我幹點活兒嗎?”

錢先生問:“什麼活兒?”

老金說:“我知道您是力學家。我看到‘大工’那麼多用過的生活用水,白白地流到海裏了,多可惜,您幫我設計一個工程,把水引到山上來,我們利用一下澆果樹。”

錢先生對麵前的幹旱看在眼裏,急在心上,爽快地答應了。

不久,錢先生設計了一項水利工程,他利用校園裏排放的汙水來灌溉果樹。由於校園裏埋設的汙水管道經過學校南門,他在南門附近設計了一個水池,截住排往海裏的汙水,並在這個水池旁安放變壓器和一台水泵。同時,他在廟嶺小南山頂上也設計了大水池,在兩個水池間埋設管道,用水泵從校園內的水池一次性提水到山上的水池。這樣,需要時隻要打開山上的閥門,汙水就會往山下流淌,澆灌小南山上的5萬多棵果樹。

有了想法,錢先生就親自帶領學生測量。從“大工”的南門到山上不足3公裏的距離,錢先生勘察過後便開始設計。接著,“大工”的學生和廟嶺大隊的社員們一起開始了這項水利工程的施工。盛夏,他們頂著烈日,挖溝、埋管、修水池……正是有了這股幹勁,20多天的時間工程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