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完全國科學大會回到“大工”後,錢先生更加忘我地投入到科教事業之中。他給自己減去了十歲,要把因十年動亂而損失的時光統統追回來。不久,召開了全國力學規劃會,錢令希關於發展計算力學的前瞻性發言說服和感動了大家,計算力學終於成為力學發展方向之一,列入國家規劃。更重要的是,通過由大連工學院教師團隊開發的大型組合程序更明晰地看到了計算力學給土木建築、橋梁、造船、航天、機械製造等各個領域所帶來的巨大改變。在實踐中,錢令希清楚地看到,這個由鍾萬勰帶領大家研製成功的軟件,通用性相當強大,應用十分廣泛,維護特別靈活,移植又簡易方便一下子把工程設計人員從繁縟複雜而又特別耗時的計算桎浩中解放出來,成為我國計算力學和科技應用軟件方麵的一項重大的科技成果。雖然我國的科技水平整體上遠落後於西方,可計算力學水平卻與世界頂尖潮流相去不遠,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錢令希把幾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計算力學這一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實踐中。他著力培養學術團隊,頻頻組織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有力地推動著這門學科的快速發展。錢令希深知,大學教育水平的提高必須有學科的強力支撐;而一個學科的發展,又需要眾多學科的支撐。因此,他強調:一個有所建樹的團隊需要將自己打造成學識淵博、思維敏捷、觸類旁通、兼收並蓄的團隊。應該說,這也就是他後來提出“學科群”建設理念的萌芽。
經曆“文革”的錢令希深知我國高等教育同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透過自己的教育經曆,他也深知,要改變這種現狀就要“麵向世界”,就要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的經驗。
所以,從1979年3月錢令希擔任大連工學院副院長開始,他力主教師隊伍的培養要眼睛“向外看”,要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錢令希在學校領導班子的支持下,將一批又一批教師公派到國外學習。據統計,到1980年,學校派出第一批59名中青年教師赴聯邦德國、丹麥和美國進修;同時,一批教師紛紛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講學,踏上了國際性的學術講壇。從1979到1988年期間,大連工學院選派以中青年為主體的出國留學人員共386人,奔赴美國、日本、英國、聯邦德國等14個國家去學習。他們中獲得博士學位的有16人,獲得碩士學位的有33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學成歸來,成為學校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的學術帶頭人和骨幹。
作為全國聞名的教育家,錢令希也十分重視關於教育思想的研究。1985年8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一屆理事會暨學術討論會在哈爾濱舉行。時任該學會副理事長的錢令希因病不能與會,但還是親自寫了推薦信,委派年輕教師謝秉智前去與會,並認真地審閱了謝秉智撰寫的關於教育評價的論文《高等教育評估問題的若幹設想》。該論文是我國關於高等教育評價最早的一篇論文,被選為大會發言,並被《高等教育學報》刊載。1986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又將在上海市舉辦高等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研討會。錢令希又請謝秉智起草,用自己一貫闡發的“學術細胞”思想撰寫了《談大學教師的基本單位一“學術細胞”》一文。經錢院長仔細修改後,委派謝秉智老師在大會宣讀,受到大會高度關注,同年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刊載,1988年獲“高等工程教育”優秀論文獎。該文體現了錢令希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些重要內容,在全國高教界產生了很大影響。
開完全國科學大會回到“大工”後,錢先生更加忘我地投入到科教事業之中。他給自己減去了十歲,要把因十年動亂而損失的時光統統追回來。不久,召開了全國力學規劃會,錢令希關於發展計算力學的前瞻性發言說服和感動了大家,計算力學終於成為力學發展方向之一,列入國家規劃。更重要的是,通過由大連工學院教師團隊開發的大型組合程序更明晰地看到了計算力學給土木建築、橋梁、造船、航天、機械製造等各個領域所帶來的巨大改變。在實踐中,錢令希清楚地看到,這個由鍾萬勰帶領大家研製成功的軟件,通用性相當強大,應用十分廣泛,維護特別靈活,移植又簡易方便一下子把工程設計人員從繁縟複雜而又特別耗時的計算桎浩中解放出來,成為我國計算力學和科技應用軟件方麵的一項重大的科技成果。雖然我國的科技水平整體上遠落後於西方,可計算力學水平卻與世界頂尖潮流相去不遠,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錢令希把幾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計算力學這一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實踐中。他著力培養學術團隊,頻頻組織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有力地推動著這門學科的快速發展。錢令希深知,大學教育水平的提高必須有學科的強力支撐;而一個學科的發展,又需要眾多學科的支撐。因此,他強調:一個有所建樹的團隊需要將自己打造成學識淵博、思維敏捷、觸類旁通、兼收並蓄的團隊。應該說,這也就是他後來提出“學科群”建設理念的萌芽。
經曆“文革”的錢令希深知我國高等教育同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透過自己的教育經曆,他也深知,要改變這種現狀就要“麵向世界”,就要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的經驗。
所以,從1979年3月錢令希擔任大連工學院副院長開始,他力主教師隊伍的培養要眼睛“向外看”,要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錢令希在學校領導班子的支持下,將一批又一批教師公派到國外學習。據統計,到1980年,學校派出第一批59名中青年教師赴聯邦德國、丹麥和美國進修;同時,一批教師紛紛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講學,踏上了國際性的學術講壇。從1979到1988年期間,大連工學院選派以中青年為主體的出國留學人員共386人,奔赴美國、日本、英國、聯邦德國等14個國家去學習。他們中獲得博士學位的有16人,獲得碩士學位的有33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學成歸來,成為學校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的學術帶頭人和骨幹。
作為全國聞名的教育家,錢令希也十分重視關於教育思想的研究。1985年8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一屆理事會暨學術討論會在哈爾濱舉行。時任該學會副理事長的錢令希因病不能與會,但還是親自寫了推薦信,委派年輕教師謝秉智前去與會,並認真地審閱了謝秉智撰寫的關於教育評價的論文《高等教育評估問題的若幹設想》。該論文是我國關於高等教育評價最早的一篇論文,被選為大會發言,並被《高等教育學報》刊載。1986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又將在上海市舉辦高等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研討會。錢令希又請謝秉智起草,用自己一貫闡發的“學術細胞”思想撰寫了《談大學教師的基本單位一“學術細胞”》一文。經錢院長仔細修改後,委派謝秉智老師在大會宣讀,受到大會高度關注,同年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刊載,1988年獲“高等工程教育”優秀論文獎。該文體現了錢令希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些重要內容,在全國高教界產生了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