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血封喉(1 / 2)

於是,宋太宗組建交州行營,邕州知州侯仁寶兼交州水陸計度轉運使,隨軍前進。宋朝大軍分邕州、廉州兩路出發,討伐黎桓。

太宗六年(981年)三月,宋軍在白藤江口擊敗黎桓前鋒,繳獲戰艦200艘。宋軍初勝衝昏了侯仁寶的腦袋,侯仁寶想多立大功早日回京,於是,便囊滿毒箭,率軍奮進,漸漸脫離主力。黎桓又以詐降引誘侯仁寶。侯仁寶最終上當,被黎桓所殺。盧多遜聽到這個消息,肯定歡呼雀躍。

最後,這場戰爭還是宋軍取得了勝利,但是,交趾的氣候對宋軍的危害,更甚於見血封喉。大批宋軍將士死於炎瘴疾病,軍中疾病蔓延。宋太宗即詔班師。戰爭的勝利並沒有給戰爭的直接指揮者帶來什麼好處,由於軍隊人數的銳減,指揮這場戰役的宋朝六個高層軍官,兩個在豈州被砍掉了腦袋,一個被關進大牢,不久也被砍頭,其餘處分不在話下。這場戰役使宋朝對南疆的氣候望而卻步,最終改變了宋朝廷對交趾的態度。

太宗八年(983年),黎桓強迫丁寫讓位表,並把它轉交宋朝廷。宋太宗想維護丁氏的利益,說:第一,丁嗜仍為交州統帥,你為副帥;第二,丁嗜全家遷人京城,世襲爵位,而後由你來管理交州。黎桓對這兩個方案都不接受。事情又拖延到太宗十一年(986年),宋朝廷覺得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就任命黎桓為靜海軍節度使。黎桓不滿足,又上書要求全權交州。北宋皇帝心裏很不高興,但考慮到戰爭的慘狀,不想出兵,就答應了。宋朝對黎桓改伐為撫,進封黎桓為交趾郡王,賜予黎桓交趾郡王印。黎桓政權由非法變成了合法。丁瘩一家在黎桓的手上也就變成了沒有意義的籌碼,即為黎桓所滅。但是,宋朝的安撫政策,沒有產生任何作用。“然桓性本凶狠,負阻山海,屢為寇害,漸失藩臣禮”。(《宋史·外國交趾傳》)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五月,黎桓死。他的兩個兒子為爭位而互相殘殺,結果是弟弟贏了。廣州知州提出乘機討伐的意見。宋真宗“不欲伐喪”,便派使臣去安撫。七月,曾經出使安南的宋朝官吏邵嘩,向宋真宗呈遞了《邕州至交州水陸圖》、《宜州山川》等四圖,嶺南山川關隘控製之要標識頗詳。邵嘩的目的很明顯,他要朝廷重視南部邊疆,希望朝廷對原屬唐朝安南都護府管轄的廣大地區恢複有效管理。可是,皇帝說:“祖宗辟土廣大,唯當慎守,不必貪無用之地,勞苦兵力。”(《宋史·真宗本紀》)交趾郡與中央政權的關係越來越遠。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春,交州大將李公蘊又殺掉了黎桓的小兒子自立。宋真宗說:“黎桓不義而得,公蘊尤而效焉,甚可惡也。然蠻俗何足責哉!”又冊封李公蘊為交趾郡王。

於是,宋太宗組建交州行營,邕州知州侯仁寶兼交州水陸計度轉運使,隨軍前進。宋朝大軍分邕州、廉州兩路出發,討伐黎桓。

太宗六年(981年)三月,宋軍在白藤江口擊敗黎桓前鋒,繳獲戰艦200艘。宋軍初勝衝昏了侯仁寶的腦袋,侯仁寶想多立大功早日回京,於是,便囊滿毒箭,率軍奮進,漸漸脫離主力。黎桓又以詐降引誘侯仁寶。侯仁寶最終上當,被黎桓所殺。盧多遜聽到這個消息,肯定歡呼雀躍。

最後,這場戰爭還是宋軍取得了勝利,但是,交趾的氣候對宋軍的危害,更甚於見血封喉。大批宋軍將士死於炎瘴疾病,軍中疾病蔓延。宋太宗即詔班師。戰爭的勝利並沒有給戰爭的直接指揮者帶來什麼好處,由於軍隊人數的銳減,指揮這場戰役的宋朝六個高層軍官,兩個在豈州被砍掉了腦袋,一個被關進大牢,不久也被砍頭,其餘處分不在話下。這場戰役使宋朝對南疆的氣候望而卻步,最終改變了宋朝廷對交趾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