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書記載,清朝馬山人王維翰擅長國畫,作品傳神。
民國時期,豈寧鍾剛中為中國印壇的一流人物,其繪畫亦多精品。鍾剛中篆刻作品集於《俘堂刻印》一書,畫作以山水畫、花鳥畫為主,扇麵畫有《梧桐秋月圖》、《承平山色圖》、《秋山策杖圖》,皆有非常品質。
20世紀30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在南寧提倡“小先生”,南寧各小學組織了“小先生”畫童活動,推動南寧繪畫的普及。1931年4月,廣西省立一中教師魏岸覺舉辦圖畫展覽,是為南寧最早的畫展。1935年,藝術家張在民在南寧私立中學任教,他聯係文藝人士,積極推進木刻運動,使得木刻畫在南寧以及廣西迅速發展。1936年,廣州現代木刻會在南寧舉行展覽會。同年,張在民在南寧舉辦個人畫展,展出油畫、水彩畫、木刻畫、工藝美術畫等兩百多幅。由於張在民的開拓、引領,後來南寧產生了一批在全國都有突出影響的版畫人才,華山、雷務甲、雷德祖,他們在中國打響了南寧版畫的品牌。
當徐悲鴻繪畫七法正在南寧各學校流行的時候,徐悲鴻抵達南寧。1936年,徐悲鴻在南寧南國街、醒漢街設立兩間畫室,在南寧完成了油畫《三騎雄》、《劉永福》、《馮子材》,國畫《五駿圖》、《雄雞一唱天下白,十九路軍奮勇殺賊》。徐悲鴻看望了南寧全體中學師生、小學教師、藝術界人士,在南寧初中作了“美術與抗日救國”的演說。徐悲鴻在《南遊雜感》裏寫道:"11月5日,吾往參觀南寧廣西省立第一高中。人門所見,即為橫懸於堂之校訓孽案書‘明恥教戰’,不禁肅然警惕,熱血上湧,心為一振。”同年,在南寧舉辦了“徐悲鴻畫展”、“徐悲鴻與廣西藝術交流會”、“廣西第一屆美術展覽”。廣西第一屆美術展覽由廣西畫會名譽會長徐悲鴻邀請全國美術家齊白石、黃賓虹、高氏父子、潘天壽、王濟遠、貽兒德、張在民、陳宏等參加,邀請廣西各地畫家、廣西圖畫教師參加,以及特邀七名南寧高中學生的圖畫習作參加展覽。
1937年,全麵抗戰爆發後,版畫家張在民在南寧首倡抗戰美術字,並親自上街頭牆壁作朱文勾白線宋體美術字,大書“抗日救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抗戰必勝,建國必成”等抗戰美術字標語示範,促進了南寧抗戰漫畫、救亡歌詠、救亡戲劇的發展。由徐悲鴻倡導創辦的抗戰後方三大藝術學府之一的廣西藝師班,著重吸收南寧藝術青年人學,李明就、雷成、盧漢宗等先後人學。後來,就是這些青年舉辦了“李明就陝北寫生畫展”、“尚實中學師生首次美展”、“南寧十二人畫展”(張在民、盧宗漢、鈕佩嫦、杜華駱、蘇樹生、謝落生、黃景、李明就、黃本賢)。1938年,南寧的抗戰美術、音樂、戲劇在“到抗大去”、“到魯藝去”的口號召喚下,掀起了新高潮。張在民牽線搭橋,先後把中國木刻協會活動家、作家李樺,詩人袁雁沙、蘆笛,抗戰漫畫家陸誌庫等邀請到南寧,舉辦“南寧全國抗戰漫畫展覽”。南寧美術協會也組織了“南寧抗戰漫畫廊”。同年,李樺、袁雁沙、張在民、黃啟漢等主編的《抗戰詩畫》期刊開始在南寧向全國發行。南寧儼然成為中國抗戰時期的繪畫中心之一。
據書記載,清朝馬山人王維翰擅長國畫,作品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