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尼亞&超越自卑心的重要性(1 / 2)

他來到法國的裏昂城市,拜路易·波韋爾為師,經過兩年刻苦學習,終於補上了過去所耽誤的課程,進入裏昂大學播班就讀。

在大學學習期間,他的苦學的態度贏得了有機化學權威菲利普·巴爾的器重。在巴爾的指導下,他把老師所有著名的化學實驗重新做了一遍,並準確地糾正了巴爾的一些錯誤和疏忽之處。終於有一天,在這些大量而平凡的實驗中“格氏試劑”由此誕生了。

格林尼亞一旦打開了科學的大門,他的科研成果就像泉水般一湧而出,僅從1901至1905年,他就發表大約200篇的論文。鑒於他的重大貢獻,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他1912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此時,他突然收到了波多麗女伯爵的賀信,信中隻有寥寥一語:“我永遠敬愛你!”

格林尼亞的故事使我們認識到:一個人感到羞恥和自卑,並不可怕。自卑心是可以征服和超越的,隻要有信心改過,怕的是沒有自尊,不知羞恥,徹底墮落。隻要努力,不怕改正來得遲,就怕不去悔悟和從新開始,任自己一直活在自卑裏。

的確,自卑是阻礙成功的絆腳石,擁有自卑心理往往會使現實交往受挫,甚至產生一係列消極反應。在交往過程中常可能遇到不能克服的障礙,導致交往挫折感的發生。有些人甚至把失敗歸因於自己的能力缺陷或運氣不濟,於是灰心喪氣,意誌消沉。這種不良後果會導致消極的自我暗示,使得自卑心理更深入內心,以至於膨大,從而喪失交往的勇氣和信心。

與之相反,自信則是成功的美德,能夠給人帶來辦事的勇氣和銳意。有人說,自信心猶如能夠左右辦事的調溫器;自信還是做回自己,成功辦事的一劑良藥。一個人隻要不失掉自信,即使失敗了一千次,還是可以從頭再來的。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自甘平庸、原地踏步的人,總覺得自己不重要,注定辦不成什麼大事,因而他扮演的始終是可有可無的小角。這樣的人,從他的言談舉止中都顯示出缺乏自信的信息。格林尼亞的實踐證明,否定自己是一種消極的態度,並常常使人導致失敗的迷途;而一個勇於肯定自己,時常剖析自己的人,通常能夠踏上成功之路。

大多時候,我們可能會說:“誰不想很自信的麵對世界,待人處事呢?可是談何容易?”,“如何才能夠、克服自卑,培養自信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兩點調整和戰勝自卑的心理:

1.正確地觀察自己

擁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過分注意自我:他們滿腦子想著:我的衣著打扮是否得體?我這樣說話好不好?結果越想越緊張,越緊張越拘謹,如果不擺脫這種緊張自卑的窘境,勢必會導致人際交往的失敗。

所以,我們需要換個角度這樣思考:交往的對方未必比自己強,很有可能他比自己更害怕,這樣想想就能充滿信心,變得坦然和自若,鎮定而沉著,隻要形成忘我和放鬆的精神,那麼正常交往的心態和氣氛變應運而生了。

他來到法國的裏昂城市,拜路易·波韋爾為師,經過兩年刻苦學習,終於補上了過去所耽誤的課程,進入裏昂大學播班就讀。

在大學學習期間,他的苦學的態度贏得了有機化學權威菲利普·巴爾的器重。在巴爾的指導下,他把老師所有著名的化學實驗重新做了一遍,並準確地糾正了巴爾的一些錯誤和疏忽之處。終於有一天,在這些大量而平凡的實驗中“格氏試劑”由此誕生了。

格林尼亞一旦打開了科學的大門,他的科研成果就像泉水般一湧而出,僅從1901至1905年,他就發表大約200篇的論文。鑒於他的重大貢獻,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他1912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此時,他突然收到了波多麗女伯爵的賀信,信中隻有寥寥一語:“我永遠敬愛你!”

格林尼亞的故事使我們認識到:一個人感到羞恥和自卑,並不可怕。自卑心是可以征服和超越的,隻要有信心改過,怕的是沒有自尊,不知羞恥,徹底墮落。隻要努力,不怕改正來得遲,就怕不去悔悟和從新開始,任自己一直活在自卑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