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的母親章蘭娟,出生於杭州一個富商家庭,從小聰明內秀、多才多藝、知書達理,她的父親看中錢均夫雖然家道中落但有不凡的才氣,便以女兒相許,並贈送一座宅院作為嫁妝。
錢均夫在教育部任職期間的工作業績已無從查找,但從錢學森的身上可以看到,這位立誌振興國家教育的父親,將他的思想寄托在了唯一的兒子身上。錢均夫沒有讓錢學森讀私塾,而讓他接受當時已經崛起的近代正規教育。
錢學森先後上過北京第一所幼兒園、女師大附小(今北京實驗二小)、師大附小(今北京實驗一小)和師大附中,這些學校在那時都是辦學思想十分先進的學校。
在小學裏,錢學森每天上午的主要功課是練習書法,下午上自然課程。他們可以用花瓣、樹葉、圖畫代表還不會寫的字彙。課程內容包括地球科學、地理、音樂、美術等。老師也常帶學生到長城、十三陵、北海、中山公園等名勝古跡去遠足。錢學森每學期都是品學兼優的模範生。
在安靜的校園之外,古老的北京城卻從不曾安靜,辛亥革命後的中國並沒有像人們預想的那樣走向光明自由,企圖改變現狀的人們也不曾放棄努力。
1920年,實驗一小第一次出現了一位女老師,她在公開場合言談所表達的進步思想,給錢學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以後,他們在新中國一次活動中再次見麵,錢學森立刻就認出了她,並以老師相稱。原來她就是周恩來總理的夫人鄧穎超。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錢學森度過了難以忘懷的童年時光。
從小學畢業後,北京師大附中的學習生活也是錢學森一生中難忘的經曆,他認為北京師大附中的教育對他日後的成長有重大影響。師大附中當時的校長是林礪儒先生,他製定了一套以啟發學生興趣和智力為目標的教學方案。學生們平時該學習的時候專心學習,該玩耍的時候盡情玩耍,從不在臨考前加班突擊,但真正能學到紮紮實實的知識。
讓錢學森難以忘記的還有學校的圖書館,那裏也是他的樂園。
錢學森曾在一篇文章中談到圖書館對他一生學習的影響。在北京師大附中,他和同學們經常去學校裏那隻有一間書庫的圖書館借書看。不是借《西遊記》《儒林外史》《三國演義》等古典小說,那是要學校的老師批準才能借的。他們是去借科學技術知識的書籍。錢學森記得在初中三年級,一天中午午餐後休息時, 同學們在一起閑聊的時候,一位同學大聲說:“你們知道不知道20世紀有兩位偉人,一個是愛因斯坦,一個是列寧。”大家問他怎麼知道的,他說那是他從圖書館借的一本書看到的。再問他,終於弄清了愛因斯坦是科學偉人,列寧是革命偉人。大家非常高興,但那時我們誰也不知道愛因斯坦是相對論的創始人,也不知道還有馬克思、恩格斯。但那些模糊的印象在他心裏埋下了種子。
錢學森的母親章蘭娟,出生於杭州一個富商家庭,從小聰明內秀、多才多藝、知書達理,她的父親看中錢均夫雖然家道中落但有不凡的才氣,便以女兒相許,並贈送一座宅院作為嫁妝。
錢均夫在教育部任職期間的工作業績已無從查找,但從錢學森的身上可以看到,這位立誌振興國家教育的父親,將他的思想寄托在了唯一的兒子身上。錢均夫沒有讓錢學森讀私塾,而讓他接受當時已經崛起的近代正規教育。
錢學森先後上過北京第一所幼兒園、女師大附小(今北京實驗二小)、師大附小(今北京實驗一小)和師大附中,這些學校在那時都是辦學思想十分先進的學校。
在小學裏,錢學森每天上午的主要功課是練習書法,下午上自然課程。他們可以用花瓣、樹葉、圖畫代表還不會寫的字彙。課程內容包括地球科學、地理、音樂、美術等。老師也常帶學生到長城、十三陵、北海、中山公園等名勝古跡去遠足。錢學森每學期都是品學兼優的模範生。
在安靜的校園之外,古老的北京城卻從不曾安靜,辛亥革命後的中國並沒有像人們預想的那樣走向光明自由,企圖改變現狀的人們也不曾放棄努力。
1920年,實驗一小第一次出現了一位女老師,她在公開場合言談所表達的進步思想,給錢學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以後,他們在新中國一次活動中再次見麵,錢學森立刻就認出了她,並以老師相稱。原來她就是周恩來總理的夫人鄧穎超。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錢學森度過了難以忘懷的童年時光。
從小學畢業後,北京師大附中的學習生活也是錢學森一生中難忘的經曆,他認為北京師大附中的教育對他日後的成長有重大影響。師大附中當時的校長是林礪儒先生,他製定了一套以啟發學生興趣和智力為目標的教學方案。學生們平時該學習的時候專心學習,該玩耍的時候盡情玩耍,從不在臨考前加班突擊,但真正能學到紮紮實實的知識。
讓錢學森難以忘記的還有學校的圖書館,那裏也是他的樂園。
錢學森曾在一篇文章中談到圖書館對他一生學習的影響。在北京師大附中,他和同學們經常去學校裏那隻有一間書庫的圖書館借書看。不是借《西遊記》《儒林外史》《三國演義》等古典小說,那是要學校的老師批準才能借的。他們是去借科學技術知識的書籍。錢學森記得在初中三年級,一天中午午餐後休息時, 同學們在一起閑聊的時候,一位同學大聲說:“你們知道不知道20世紀有兩位偉人,一個是愛因斯坦,一個是列寧。”大家問他怎麼知道的,他說那是他從圖書館借的一本書看到的。再問他,終於弄清了愛因斯坦是科學偉人,列寧是革命偉人。大家非常高興,但那時我們誰也不知道愛因斯坦是相對論的創始人,也不知道還有馬克思、恩格斯。但那些模糊的印象在他心裏埋下了種子。
那是個封閉與開放,保守與進步,禁錮與自由交鋒的年代,各種思想紛紛擾擾,各種勢力盤根錯節,在城外,軍閥混戰硝煙更是終日彌漫。北京城裏,到處都是難民,而在更遠的南方,革命的力量也在迅速萌芽生長。中國共產黨在1921年成立後,日益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