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袁隆平愛動貪玩是鄰裏皆知。踢球、拉琴、遊泳都是小時候袁隆平的愛好,但尤以遊泳最為熱愛。從小學到中學,他有機會就去遊泳,從蛙式到自由式,樣樣精通。他初學遊泳的起因是1938年弟弟在逃難途中,差點兒在桃源縣淹死了,搭幫船工伯伯將弟弟救上岸,從此他就決心練好這一本領,既能遇難自保又能救人。1943年至1947年他在武漢博學中學(武漢四中前身)讀書時,他的體育成績同英語一樣,都很好。他在2002年初,回到武漢母校參加55周年校慶時回憶:“我的同桌是林華寶,他是返回式衛星總設計師,也是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當時,林華寶總是幫助我做數學作業,我則教林華寶遊泳。”袁隆平還深有體會地說:“沒有好身體的支撐,是幹不了事業的。中小學時代要鍛煉身體。1947年6月,我還在湖北省運動會中奪得過兩次遊泳獎牌。”據悉,當時袁隆平個子小,人也不愛出頭露麵,初選遊泳運動員時,並沒有他的名字,因為體育老師未推薦他,他是想方設法自告奮勇參賽的,搭了一個參賽同學的自行車,巧妙地闖進了賽場,先是在漢口賽區得了自由泳第一名。後在湖北省男子自由泳中得了第二名。以後在工作中他也不放棄遊泳。他常說:“幹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有決心和毅力,遊泳是一種最好的鍛煉方式。”

勤思考和愛提問是袁隆平學生時代的突出優點。1942年,12歲的袁隆平從龍門浩中心小學畢業,進入了複興初級中學。開學沒幾天學校就發了新書,比起小學來,又新開了代數、物理等課程。袁隆平對數理化中的公式、定義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喜歡思索,還愛舉手提問,注重在思考中加深理解。

有一堂數學課,數學老師講了一條乘法重要法則:同號兩數相乘取“+”號,並把絕對值相乘。對這條法則,數學老師做了解釋:“正數乘正數得正數,負數乘負數也得正數。”袁隆平聽後想,正數乘正數得正數這同小學講的一樣;負數乘負數為什麼也得正數呢?於是他問老師:“為什麼負數乘負數不得負數?”數學老師對袁的提問覺得有點突如其來,停了片刻便答:“你們剛學代數,隻要牢記這條法則運算就行了,以後慢慢會理解的。”袁雖然對這種回答不夠滿足,卻對這些抽象的難懂的概念發生了興趣,增強了思維能力。

他勤於用腦,善於思索,而且興趣愛好廣泛,但學業成績並不優異。在武漢讀書時,老師帶領他和同學們一起到郊區一個植物園去參觀,這個喜愛詩文、愛好音樂、體育,又喜愛田園風光的學生,頓時產生了長大學農的願望。1949年,袁隆平從南京高中畢業後,在重慶報考了相輝學院農學係,並如願錄取。多年來,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學到了不少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進而敢於研究前人沒有研究過的學問。

小時候的袁隆平愛動貪玩是鄰裏皆知。踢球、拉琴、遊泳都是小時候袁隆平的愛好,但尤以遊泳最為熱愛。從小學到中學,他有機會就去遊泳,從蛙式到自由式,樣樣精通。他初學遊泳的起因是1938年弟弟在逃難途中,差點兒在桃源縣淹死了,搭幫船工伯伯將弟弟救上岸,從此他就決心練好這一本領,既能遇難自保又能救人。1943年至1947年他在武漢博學中學(武漢四中前身)讀書時,他的體育成績同英語一樣,都很好。他在2002年初,回到武漢母校參加55周年校慶時回憶:“我的同桌是林華寶,他是返回式衛星總設計師,也是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當時,林華寶總是幫助我做數學作業,我則教林華寶遊泳。”袁隆平還深有體會地說:“沒有好身體的支撐,是幹不了事業的。中小學時代要鍛煉身體。1947年6月,我還在湖北省運動會中奪得過兩次遊泳獎牌。”據悉,當時袁隆平個子小,人也不愛出頭露麵,初選遊泳運動員時,並沒有他的名字,因為體育老師未推薦他,他是想方設法自告奮勇參賽的,搭了一個參賽同學的自行車,巧妙地闖進了賽場,先是在漢口賽區得了自由泳第一名。後在湖北省男子自由泳中得了第二名。以後在工作中他也不放棄遊泳。他常說:“幹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有決心和毅力,遊泳是一種最好的鍛煉方式。”

勤思考和愛提問是袁隆平學生時代的突出優點。1942年,12歲的袁隆平從龍門浩中心小學畢業,進入了複興初級中學。開學沒幾天學校就發了新書,比起小學來,又新開了代數、物理等課程。袁隆平對數理化中的公式、定義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喜歡思索,還愛舉手提問,注重在思考中加深理解。

有一堂數學課,數學老師講了一條乘法重要法則:同號兩數相乘取“+”號,並把絕對值相乘。對這條法則,數學老師做了解釋:“正數乘正數得正數,負數乘負數也得正數。”袁隆平聽後想,正數乘正數得正數這同小學講的一樣;負數乘負數為什麼也得正數呢?於是他問老師:“為什麼負數乘負數不得負數?”數學老師對袁的提問覺得有點突如其來,停了片刻便答:“你們剛學代數,隻要牢記這條法則運算就行了,以後慢慢會理解的。”袁雖然對這種回答不夠滿足,卻對這些抽象的難懂的概念發生了興趣,增強了思維能力。

他勤於用腦,善於思索,而且興趣愛好廣泛,但學業成績並不優異。在武漢讀書時,老師帶領他和同學們一起到郊區一個植物園去參觀,這個喜愛詩文、愛好音樂、體育,又喜愛田園風光的學生,頓時產生了長大學農的願望。1949年,袁隆平從南京高中畢業後,在重慶報考了相輝學院農學係,並如願錄取。多年來,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學到了不少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進而敢於研究前人沒有研究過的學問。

幾十年光景,彈指一揮間。當年學生時代的少年袁隆平,現已成了年近八旬的著名科學家。近年來,他分別在長沙、重慶、武漢等地各種場合接見過許多中小學生,與他們麵對麵交談。他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曆,為學生們總結出成才的四個要素--知識、汗水、靈感和機遇。他認為在知識的土壤裏,用汗水才能澆灌出靈感的花朵,“不經一番風霜苦,哪得寒梅吐清香”。看來搞科研是這樣,從事其他工作也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