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與魔鬼(1 / 1)

與其他更多的戰爭回憶錄區別的是,《長路漫漫》深入地呈現了童子軍的狀態,至少在我,從未讀過如此精彩的天使和魔鬼之間的辯證法。而這個精彩,源於刻骨冰冷的真實。回憶錄中的塞拉利昂,隨著戰爭的深入,不管正義與否,雙方的人性深處的惡都在超常規地膨脹,連一群十來歲的孩子都不能幸免。熱衷童謠、故事和玩具的年齡,還是一群孩子啊,天使就搖身一變成為魔鬼,想來著實令人發指。

但這也是《長路漫漫》的主要價值所在。伊斯梅爾在控訴戰爭的同時,沒有放棄對自身的審視和反思。

他細致地記錄了他和一群夥伴如何一步步成為嗜血成性的殺戮者。報仇、自保以及一廂情願地將自己當成平民保護神的虛擬的正義感,成為他們把天然純真強行扭轉為殘暴、冷酷的借口。開始是被迫,接著是自覺,伊斯梅爾們逐漸排斥乃至忘掉人性中那些美好的東西,迅速地把自己催熟。“槍是我的供養者和保護人,我的準則是,要麼殺人,要麼被殺。我的思想深度到此為止。戰鬥進行了兩年多,殺人成了家常便飯。我對誰都沒有同情。童年在不知不覺中離我而去,我的心似乎已經結成冰。看到日月交替,我知道何時是白天,何時是黑夜。但至於是星期天還是星期五,我渾然不知。”他們在被催熟的同時變得簡單、狹隘,離“人”越來越遠。為了取樂可以變著法子肆意殺人,需要吸食大麻和火藥粉來提神。像成年人中的“惡人”一樣活著,物化為戰爭機器。他們忘記了自己還是個孩子。伊斯梅爾對很多交火和殺戮場麵進行了逼真的回憶,讀起來陰風怒號,寒氣颼颼。

——正因為此,我也願意把它看成一部溫暖的書、勸慰的書。如上所說,因為伊斯梅爾一直沒有放棄對自身的反思。他一直在警惕,即便在看著滴血的刺刀微笑的時候也沒有徹底放棄。他的噩夢和偏頭痛時時在提醒他。這個問題當然可以往人性深處的大地方闡發,但我寧願降幾個調,隻從人性最基本的本能來看:珍視生命和向往安寧與美好並非什麼深刻的大道理,而是人最初的也是最終的需要。伊斯梅爾在被戰爭異化的過程裏依然殘存了這個向往,所以,他可以最終成功地得到救贖和解脫,並從事目前的與兒童權益相關的工作。

大約也因為此,我在閱讀這本書時要不停地回顧伊斯梅爾和我自己,我們都有自己的警惕和懷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相信。

與其他更多的戰爭回憶錄區別的是,《長路漫漫》深入地呈現了童子軍的狀態,至少在我,從未讀過如此精彩的天使和魔鬼之間的辯證法。而這個精彩,源於刻骨冰冷的真實。回憶錄中的塞拉利昂,隨著戰爭的深入,不管正義與否,雙方的人性深處的惡都在超常規地膨脹,連一群十來歲的孩子都不能幸免。熱衷童謠、故事和玩具的年齡,還是一群孩子啊,天使就搖身一變成為魔鬼,想來著實令人發指。

但這也是《長路漫漫》的主要價值所在。伊斯梅爾在控訴戰爭的同時,沒有放棄對自身的審視和反思。

他細致地記錄了他和一群夥伴如何一步步成為嗜血成性的殺戮者。報仇、自保以及一廂情願地將自己當成平民保護神的虛擬的正義感,成為他們把天然純真強行扭轉為殘暴、冷酷的借口。開始是被迫,接著是自覺,伊斯梅爾們逐漸排斥乃至忘掉人性中那些美好的東西,迅速地把自己催熟。“槍是我的供養者和保護人,我的準則是,要麼殺人,要麼被殺。我的思想深度到此為止。戰鬥進行了兩年多,殺人成了家常便飯。我對誰都沒有同情。童年在不知不覺中離我而去,我的心似乎已經結成冰。看到日月交替,我知道何時是白天,何時是黑夜。但至於是星期天還是星期五,我渾然不知。”他們在被催熟的同時變得簡單、狹隘,離“人”越來越遠。為了取樂可以變著法子肆意殺人,需要吸食大麻和火藥粉來提神。像成年人中的“惡人”一樣活著,物化為戰爭機器。他們忘記了自己還是個孩子。伊斯梅爾對很多交火和殺戮場麵進行了逼真的回憶,讀起來陰風怒號,寒氣颼颼。

——正因為此,我也願意把它看成一部溫暖的書、勸慰的書。如上所說,因為伊斯梅爾一直沒有放棄對自身的反思。他一直在警惕,即便在看著滴血的刺刀微笑的時候也沒有徹底放棄。他的噩夢和偏頭痛時時在提醒他。這個問題當然可以往人性深處的大地方闡發,但我寧願降幾個調,隻從人性最基本的本能來看:珍視生命和向往安寧與美好並非什麼深刻的大道理,而是人最初的也是最終的需要。伊斯梅爾在被戰爭異化的過程裏依然殘存了這個向往,所以,他可以最終成功地得到救贖和解脫,並從事目前的與兒童權益相關的工作。

大約也因為此,我在閱讀這本書時要不停地回顧伊斯梅爾和我自己,我們都有自己的警惕和懷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