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男人的,也是女人的(1 / 1)

她永遠都清楚自己在幹什麼,她的頭腦像哲學著作一樣條分縷析。傳記裏大量化用了她的日記和回憶錄,從中我們看見這個曾經站在陽台上窺探巴黎咖啡館和街道的女孩子是如何一步步勇敢地走到世界中來——“勇敢”這個詞對波伏娃也許不甚恰切,她在走向世界之前從來就沒有刻意振奮膽量,她對世界的敞開和深入完全順其自然,她不過是在尊重自己,尊重女人作為“人”的權利。讓那些被建構出來的庸常的“女人”見鬼去,我們可以和男人一樣承擔行動的責任,“介入”。這也正是波伏娃的魅力所在。想想超級花心大蘿卜如薩特,都能一生對她不離不棄,再想想五湖四海的人民群眾為一個“臭名昭著”的女人癡狂和喊叫的壯觀場麵,你就知道,在文學和哲學之外,她另有魔法降伏眾生:用她的精神,她的“波伏娃主義”——此“主義”非關理論,而是實踐和精神,她讓整個世界意識到,世界是男人的,也是女人的。

《波伏娃:激蕩的一生》像波伏娃本人一樣平易近人、輕觸微溫,因為兩位安德烈·莫洛亞式的作者把傳記寫成了傳記。他們把她高深的文學和哲學著作如鹽糖入水一般溶進日常生活,能吃透波伏娃,其辛苦必不尋常。不過,他們似乎也有自己的不得已——這傳記可是波伏娃生前唯一認可的。我不懷疑波伏娃真誠、坦蕩與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我不能不懷疑修辭的缺陷之一是可能遠離真相。作家的職業決定了波伏娃說出的不可能是絕對的真相,即使在日記裏。保羅·約翰遜在《知識分子》一書中論及薩特,說此人“一向不太尊重事實”;說到波伏娃,雖然“沒有薩特那些個性弱點”,但有一條和薩特大差不離,“撒謊”。鑒於約翰遜的憤怒和文風,偏聽則暗,但想來“撒謊”這一條也絕非空穴來風。縱觀此書,我們的確罕見負麵的波伏娃。不光彩一輩子有點難,但一輩子都光彩也不太正常,誰沒有個喝醉酒馬失前蹄的時候。

——他們有他們的不得已,此書的《前言》已經埋了伏筆。作者寫道,對父母關係的描述上,波伏娃出爾反爾;對薩特的情人西蒙娜·若利韋,波伏娃的“嫉妒”也是一波三折;至於全世界都關心的她的同性戀問題,波伏娃和《致薩特的信》中的自己自相矛盾。那麼,我們需要如何挑剔?也許我們應該理解,它已經是一部相當優秀的傳記了,既然需要傳主首肯,免不了得看人家臉色。這臉色,姑且算作這個偉大女人的陰影之一吧。

她永遠都清楚自己在幹什麼,她的頭腦像哲學著作一樣條分縷析。傳記裏大量化用了她的日記和回憶錄,從中我們看見這個曾經站在陽台上窺探巴黎咖啡館和街道的女孩子是如何一步步勇敢地走到世界中來——“勇敢”這個詞對波伏娃也許不甚恰切,她在走向世界之前從來就沒有刻意振奮膽量,她對世界的敞開和深入完全順其自然,她不過是在尊重自己,尊重女人作為“人”的權利。讓那些被建構出來的庸常的“女人”見鬼去,我們可以和男人一樣承擔行動的責任,“介入”。這也正是波伏娃的魅力所在。想想超級花心大蘿卜如薩特,都能一生對她不離不棄,再想想五湖四海的人民群眾為一個“臭名昭著”的女人癡狂和喊叫的壯觀場麵,你就知道,在文學和哲學之外,她另有魔法降伏眾生:用她的精神,她的“波伏娃主義”——此“主義”非關理論,而是實踐和精神,她讓整個世界意識到,世界是男人的,也是女人的。

《波伏娃:激蕩的一生》像波伏娃本人一樣平易近人、輕觸微溫,因為兩位安德烈·莫洛亞式的作者把傳記寫成了傳記。他們把她高深的文學和哲學著作如鹽糖入水一般溶進日常生活,能吃透波伏娃,其辛苦必不尋常。不過,他們似乎也有自己的不得已——這傳記可是波伏娃生前唯一認可的。我不懷疑波伏娃真誠、坦蕩與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我不能不懷疑修辭的缺陷之一是可能遠離真相。作家的職業決定了波伏娃說出的不可能是絕對的真相,即使在日記裏。保羅·約翰遜在《知識分子》一書中論及薩特,說此人“一向不太尊重事實”;說到波伏娃,雖然“沒有薩特那些個性弱點”,但有一條和薩特大差不離,“撒謊”。鑒於約翰遜的憤怒和文風,偏聽則暗,但想來“撒謊”這一條也絕非空穴來風。縱觀此書,我們的確罕見負麵的波伏娃。不光彩一輩子有點難,但一輩子都光彩也不太正常,誰沒有個喝醉酒馬失前蹄的時候。

——他們有他們的不得已,此書的《前言》已經埋了伏筆。作者寫道,對父母關係的描述上,波伏娃出爾反爾;對薩特的情人西蒙娜·若利韋,波伏娃的“嫉妒”也是一波三折;至於全世界都關心的她的同性戀問題,波伏娃和《致薩特的信》中的自己自相矛盾。那麼,我們需要如何挑剔?也許我們應該理解,它已經是一部相當優秀的傳記了,既然需要傳主首肯,免不了得看人家臉色。這臉色,姑且算作這個偉大女人的陰影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