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碎片(2 / 3)

幾天後,蒙古人提供的餘糧接近告罄,在新的給養運來之前,施粥隻能暫時中斷,於誌可這才有餘暇去往城北,尋找那個激發了他好奇心的道觀。在這座遠離中土的西域城市裏,竟然會存在著一所道觀,原本應該是讓人興奮和感動的事,但之前王慶福的講述卻給這種興奮蒙上了陰影。

“那是一個妖道,曾經活生生嚇死過三個小孩。”王慶福如是說,“此事雖然發生在我到來之前,但有很多人親眼目睹,千真萬確。”

“嚇死了三個……三個小孩?到底是怎麼回事?”於誌可忙問。

“那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吧。”王慶福回憶著,“那個道士大概是十來年前來到邪米思幹的。非常奇怪,他的長相明明就是中土漢人,卻和漢地的道士大不一樣,他從不和人交往,更不要提做法事收徒什麼的了,但是卻偏偏有很多錢,能雇用工匠替他在城北建了一座道觀。道觀建成後,他便獨自一人閉門在觀內,不許外人進觀,自己也絕少入城露麵。人們紛紛猜測他不遠萬裏跑到邪米思幹大城來究竟是為了什麼,卻始終沒能得到答案。

“直到兩年之後,有人無意中發現,劄蘭丁王子在一個深夜從道觀出來,大家這才明白過來,這個奇怪道士的背後,竟然是王子。事情涉及王子,自然就沒人敢去多嘴查問了,要知道萬一這當中牽扯到謀逆篡位之類的大事,知道得越多就越有掉腦袋的風險。好在這個道士雖然古怪,倒也並沒有打擾別人的生活,日子長了,也就無人在意了。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幾個月之後,就出大事了。

“那時候雖然無人敢去調查,但關於那個道士的種種荒誕無稽的傳聞還是在民間流傳著。有四個調皮搗蛋的小孩起了好奇心,竟然想要溜進道觀去看看。他們真的去了,但來到道觀外之後,有一個孩子忽然害怕起來,並沒有跟著翻牆進去,而是跑回家將此事告訴了大人。大人們緊張萬分,連忙趕到道觀,剛剛到那裏,就目睹了一場慘劇。”

王慶福的臉上現出了不忍的神色,眼神裏卻有著無法抹去的恐懼:“他們剛來到道觀門口,一向緊閉的道觀大門就突然打開了,三個孩子連滾帶爬地從裏麵衝了出來。他們的臉色煞白,整張臉都因為極度的驚恐而變得扭曲,甚至連呼吸都變得困難起來。大人們也嚇壞了,慌忙給他們按摩胸口,但似乎沒有什麼用。孩子們就像是被妖邪附身了一樣,呼吸剛剛順暢一點,終於能夠發出聲音之後,就開始不斷地尖叫,簡直要把嗓子都喊出血來了。”

“他們……喊的是什麼?”於誌可咽下一口唾沫,聲音也有點微微顫抖。

王慶福陰沉著臉:“他們其實一直隻是在重複喊著兩個字:怪物!怪物!”

“怪物?”於誌可沉吟著,“什麼樣的怪物?”

“不知道,除了這兩個字,那三個孩子再也沒能說出其他的話,他們就這樣不斷地拚命尖叫著,直到停止呼吸。”王慶福說,“而那個妖道,也不知什麼時候站在了門口,就那樣冷冰冰地看著眼前的一切,一言不發。三個孩子都死去之後,他才轉過身,默然關上觀門,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

“後來呢?沒有人去找那個道士的麻煩嗎?”於誌可問。

王慶福苦笑一聲:“死去孩子的父母去告了治安官,可是能有什麼用呢?道士和劄蘭丁王子有關係,誰敢輕易去動他?何況三個孩子是自己嚇死的,又沒有人親眼見到道士下手,驗屍也找不到什麼證據,事情隻能不了了之。不過在此之後,整座邪米思幹大城裏的父母都嚴禁家裏的孩子靠近道觀了。即便是大汗破城後,劄蘭丁王子早已逃離,妖道也不知所終,仍然沒有人敢進入那座道觀。所以道觀現在都還在,盡管已經破敗不堪。”

三個孩子被活生生嚇死,臨死前拚命叫喊著“怪物”,不進香客的道觀和神秘的妖道……於誌可一麵走著,一麵覺得此事非同尋常。“這個道士的背後,一定隱藏著什麼秘密,”他想,“無論如何,即便是為了維護正統道門的聲譽,我也應該想辦法查探一下。”

他很快來到了城北,略加打聽就找到了道觀。如王慶福所說,道觀已經破敗不堪,成吉思汗入城時,士兵們四處縱火燒殺,把道觀燒掉了一小半,剩下的殘破部分也無人打理。在飄揚的雪花中,連觀門都倒塌了的道觀幾乎和廢墟無異,入口處黑黢黢的大洞隱隱透出一種令人不安的森冷氣息。

於誌可來到觀門口,從地上撿起已經斷成兩半的牌匾,勉強辨認出道觀的名字“摩雲觀”。抬起頭來,門內一片漆黑,什麼都看不清楚。他猶豫了一下,還是走了進去。

進去之後才發現,這座道觀雖然外麵看來並不起眼,裏麵卻比他想象中還要大,靈官殿、三清大殿、四禦殿等一樣不缺,尤其是三清殿裏供奉的張天師像,可以說明這座道觀屬於正一派。於誌可有些奇怪,作為與全真派平起平坐的大派,怎麼會有弟子做“妖道”呢?或者說,這個所謂妖道隻是假冒正派的名義,內裏暗藏玄機?

他繼續向道觀深處走去。道觀裏遍布灰塵蛛絲,牆皮和梁柱上的漆皮紛紛剝落,看來兩年來這裏的確沒有人活動。突然之間,他的視線掃過文昌殿的一個角落,發現那裏的地麵顏色有異,走過去一看,有一塊兩尺見方的地麵,幾塊地磚明顯要比周圍的幹淨一些。再順著這幾塊地磚向周圍查看,可以發現一條極細窄的小徑,通向牆上的某一個缺口,很像是人踩出來的。

他連忙走到那幾塊地磚旁邊,伸腳踩了踩,果然是鬆動的。於誌可心裏暗喜,在附近細細搜尋了一會兒,終於在文昌帝君塑像的左腳下找到了一個隱蔽的按鈕。他用力按下按鈕,一陣機關聲響後,那幾塊地磚陷了下去,地麵上露出一個大洞,有石階通往地洞的深處。

他站在洞口,試圖往裏麵張望,但在一片黑暗中什麼也看不清楚,想要弄明白洞裏有什麼,就必須得走下去。猶豫了片刻後,於誌可握了握腰間師父贈予的佩劍,似乎是從中汲取了勇氣。他踩著石階走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