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推拒不得,又有些見到故鄉人的欣喜,隨著朱武等人,在酒店裏坐下。
四人飲過數杯,朱武從包裹中,取出一錠大銀,向石秀道:
“方才見到石兄弟,似乎是在賣柴?”
“壞了你的生計,實在有些對不起!”
將這一錠大銀,推到石秀麵前。
石秀哪裏敢受,再三謙讓,方才收了,作謝三人,藏在身邊。
朱武見他如此,知道他不像魯智深那樣漠視金銀,生活很是困窘。想到這個人要在薊州蹉跎五七年,才會上了梁山,朱武試探問道:
“石兄如此豪傑,流落在此賣柴,何時能夠發跡?”
“不若挺身江湖上去,闖蕩一下也好。”
石秀聞言歎氣,放下手中酒杯,向朱武道:
“小人隻會使些槍棒,別無甚本事,如何能夠發跡?”
“再說遼國人對我這個南方人很是排擠,縱然有好活計,也不願意用我。”
“若非困頓於此,我早就已返鄉去!”
史進聞言驚訝,道:
“憑石兄的本事,怎會困頓於此?”
“縱使出去剪徑,也能豐衣足食!”
石秀聞言搖頭,急忙向史進道:
“若是去道路上剪徑,憑我這身本事,確實能得到些錢財。”
“但我既然能拚了性命,為他人打抱不平,又豈會為了金銀,就去外麵剪徑?”
“縱然再是缺錢,這種違背信義的事,石某也不願為!”
一番話鏗鏘有力,說得史進都有些慚愧。他方才見石秀將朱武給的銀子都收下了,還以為此人貪財。沒想到石秀拿錢隻是覺得該拿,卻不願為了錢財,就去劫掠別人。
知道史進在原書中沒了盤纏就去剪徑,再看看石秀寧願打柴去賣都不願劫掠別人。朱武對石秀更加欣賞,心中暗自思量:
“雖然少華山的錢財都是劫掠而來,卻不代表要一直這樣做下去。”
“石秀這樣這樣既有原則、又有本事的人,正是少華山轉型的助力!”
望著眼前這個目光清正、信念堅定的人,朱武更堅定了招攬石秀的想法,道:
“石兄說得不錯!”
“咱們這樣有武功的人,若是放縱起來為禍,隻怕五代亂世,頃刻就在眼前。”
“如今朱某在少華山替天行道,若是石兄願意,一同入夥如何?”
將自己替天行道的理念、還有少華山的轉型,灌輸給石秀等人。
李忠、史進早就聽朱武說過替天行道的理念,如今再聽到也不覺得什麼。但是石秀在第一次聽到後,卻是頗為震動——
自他出生以來,從未聽說過有人給打劫的做法,提出一套理論。
單憑這點,無論朱武的真實心思如何,都是很有本事!
“這是在邀請我入夥?”
“難道真要把清白身子,就這麼給汙濁了?”
想起自己這一年多的堅持,再想到這一年多的困頓,石秀縱然想拒絕朱武提議,也不由懷疑自己如果這樣堅持下去,會不會一輩子困頓於此。
因此,他在思考了一會兒後,向朱武道:
“敢問朱武兄弟?”
“你這般替天行道,以後前路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