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李健鳴的三封信(之一、之二)(1 / 3)

現在的媒體是為了求取大眾的快慰,能指望它什麼?

性和愛,真是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密碼,任何事情中都有它們的作為:一種是走向簡單的快慰,一種是走向複雜的困苦。難怪流行著的對愛情的看法是:真累。大凡魔法(比如吸毒,比如電子遊戲)必要有一份快慰做吸引,而神約,本來是困苦中的跋涉。

造罪的其實是上帝。他把一個渾然的消息分割進億萬個肉體和億萬種殘缺的境況,寂寞的宇宙於是有了熱火朝天的“人間戲劇”。但是在戲劇的後麵(在後台,在散了戲回家的路上,在角色放棄了角色的時候)才有真相。我懷疑上帝更想看的也許是深夜的“戲劇”──夢境中的期盼。深夜是另一個世界,那時地球的這一麵彌漫著與白天完全不同的消息,那是角色們卸裝之後的心情,那時候如果魔法中得不深,他們可能就會想起類似“馬裏昂巴”那樣的地方,就會發現,每一個人都是那渾然消息的一部分,而折磨,全在於分割,分割之後的隔離。肉體是一個囚籠,是一種符咒,是一份殘缺,細想一切困苦都是由於它,但後果卻要由精神去擔負。那大約就是上帝的意圖──錘煉精神。就像是漂流黃河,人生即是漂流,在漂流中體會上帝的意圖。

愛,就是重新走向那渾然消息的願望,所以要溝通,所以要敞開。那是唯一符合上帝期待的行動吧,是上帝想看到的成果。

還有死。怕死真是人類最愚蠢的一種品質。不過也可能,就像多年的囚徒對自由的擔心吧,畢竟是一種新的處境。

病得厲害的時候,我寫了一首小詩(自以為詩):

最後的練習是沿懸崖行走br在夢裏我聽見br靈魂像一隻飛虻br在窗戶那兒嗡嗡作響br在顫動的陽光裏,邊舞邊唱br眺望即是回想。

誰說我沒有死過?br在出生以前br太陽已無數次起落br無限的光陰,被無限的虛無吞並br又以我生日的名義br卷土重來。

午後,如果陽光靜寂br你是否能聽br往日已歸去哪裏?br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極處br時間被忽略的存在中br生死同一。

至於這個烏煙瘴氣的“現代”和“城市”,我真有點相信氣功師們的說法,是末世的征兆。不可遏製的貪婪,對於一個有限的地球,遲早是滅頂之災。隻是不知道人們能否及時地從那魔法中跳出來?

您的通信建議非常好,可以隨意地聊,不拘規則。確實有很多念頭,隻是現在總是疲勞,有時候就不往下想了。隨意地聊聊和聽聽,可以刺激日趨麻木的思想。隻是您別嫌慢,我筆下從來就慢,現在借著“透析”就更慢。

問候錢老師。

祝好!

史鐵生 1998.11.14

之二

李健鳴:您好!我又寫了幾行自以為詩的文字:

如果收拾我的遺物br請別忘記這個窗口br那是我最常用的東西br我的目光br我的呼吸和我的好夢br我的神思從那兒流向世界br我的世界在那兒幻出奇景br我的快樂br從那兒出發又從那兒回來br黎明夜色都是我的魂靈

現在的媒體是為了求取大眾的快慰,能指望它什麼?

性和愛,真是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密碼,任何事情中都有它們的作為:一種是走向簡單的快慰,一種是走向複雜的困苦。難怪流行著的對愛情的看法是:真累。大凡魔法(比如吸毒,比如電子遊戲)必要有一份快慰做吸引,而神約,本來是困苦中的跋涉。

造罪的其實是上帝。他把一個渾然的消息分割進億萬個肉體和億萬種殘缺的境況,寂寞的宇宙於是有了熱火朝天的“人間戲劇”。但是在戲劇的後麵(在後台,在散了戲回家的路上,在角色放棄了角色的時候)才有真相。我懷疑上帝更想看的也許是深夜的“戲劇”──夢境中的期盼。深夜是另一個世界,那時地球的這一麵彌漫著與白天完全不同的消息,那是角色們卸裝之後的心情,那時候如果魔法中得不深,他們可能就會想起類似“馬裏昂巴”那樣的地方,就會發現,每一個人都是那渾然消息的一部分,而折磨,全在於分割,分割之後的隔離。肉體是一個囚籠,是一種符咒,是一份殘缺,細想一切困苦都是由於它,但後果卻要由精神去擔負。那大約就是上帝的意圖──錘煉精神。就像是漂流黃河,人生即是漂流,在漂流中體會上帝的意圖。

愛,就是重新走向那渾然消息的願望,所以要溝通,所以要敞開。那是唯一符合上帝期待的行動吧,是上帝想看到的成果。

還有死。怕死真是人類最愚蠢的一種品質。不過也可能,就像多年的囚徒對自由的擔心吧,畢竟是一種新的處境。

病得厲害的時候,我寫了一首小詩(自以為詩):

最後的練習是沿懸崖行走br在夢裏我聽見br靈魂像一隻飛虻br在窗戶那兒嗡嗡作響br在顫動的陽光裏,邊舞邊唱br眺望即是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