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麵的含義:
一是從1956年我國基本完成生產資料所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起,我國就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的根本轉變。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小康社會”等嶄新概念,從公有製占主體、按勞分配、共同富裕等基本製度和價值取向層麵揭示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內涵,既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又反映了當代社會主義的發展程度和實踐特點,從而回答了我國社會性質的問題。至於為什麼要堅持社會主義,鄧小平認為,如果不搞社會主義,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貧困落後的狀態就不能改變;而堅持社會主義,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就不會產生貧富過大的差距。
二是我國社會主義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這是因為中國的社會主義脫胎於經濟文化相對落後、半殖民地半封建、沒有經曆過資本主義的獨立發展階段的農業國度,現代化的任務遠未完成。雖然經過了幾十年的社會主義建設,但是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這就決定了我國的社會主義還不成熟,必須經曆這個特殊的發展階段。
三是“相當長”,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至少需要上百年的發展曆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完成基本實現現代化這一曆史任務,才能使我國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因此,決不能急於求成,超越階段。
黨章明確規定,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內容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它包含著以下三方麵內容。
第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奮鬥目標。改革開放的實踐使黨進一步認識到,社會主義是全麵發展的社會,體現在奮鬥目標上就是經濟社會的全麵發展階段。過去講的“四個現代化”是現代化的主要方麵,但現代化並不以此為限,而是經濟現代化、政治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的統一,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統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統一,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推動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與全麵進步的統一。這個奮鬥目標,更加清晰地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輪廓。
第二,實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奮鬥目標的基本途徑。中國式的現代化,必須從中國的特點出發。中國的許多問題都可以從人口多、而且是農民人口多,底子薄即經濟文化相對落後這個基本事實中找到根源。在這樣的條件下推進現代化,必然引發諸多問題和矛盾。如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是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矛盾的解決,歸根到底,要靠生產力的發展。所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並且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第三,實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奮鬥目標的根本保證。這就是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四項基本原則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堅持共產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而改革開放則是新的曆史條件下社會主義自身發展的重要動力,是社會主義製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我們的強國之路。
三、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黨的十七大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階段的新要求,調整了現階段即新世紀頭20年的奮鬥目標――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這是鄧小平同誌關於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戰略構想的具體化,也是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就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
黨的十五大、十六大提出的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標已經在2006年提前實現 。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五大任務:一是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二是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三是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四是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麵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特別提出:“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翻兩番”的目標,由“總量”調整為“人均”,將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
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不僅要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而且要到建黨100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最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100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到2020年全國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時,我們這個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和發展中社會主義大國,將成為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成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成為各方麵製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國家,成為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