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回鄉之路(1 / 1)

第九章

33 回鄉之路

時間回到1934年,我們再來講講薛雯和孩子們的故事。

馮仲雲離開哈爾濱奔赴哈東幾天後,薛雯就帶著兩個孩子登上南去的列車。她當時想的是回家盡快把兩個孩子安排好,然後她立即返回東北.繼續和丈夫、詠瑩妹一起戰鬥,那裏需要她……

和來時一樣,要經過三條鐵路,換三次車。每次換車,她都得抱著堅兒去簽票。因固僅有兩歲半,卻很懂事了.她機警地留在站台,一個人坐在小箱子上,兩手抱著包包,人家哄她,她始終不做聲.就等著媽媽。車到沈陽時已是夜晚,當夜沒有去北平的車,薛雯隻得找個地方住下。住旅店要經過車站前的大廣場,她帶了兩件行李,不得不找兩個挑夫,一個背行李,一個抱因因,她自己抱著堅兒。夜風很大,她在堅兒臉上罩了一塊手巾,卻很快被風吹掉了,堅兒被冷風吹得透不過氣來。到旅店,把堅兒放在炕上,因固見到弟弟不動,嚇得哇哇大哭。薛雯也像突然墜進了冰窟窿,手足無措地把他放在熱炕上緩。過了好一會兒,才見堅兒動了動,哭出聲來,薛雯一口氣才算透過來。

第二天一早,他們登上去北平的車。還沒開車,有兩個老人就把車票丟了,查票的非要他老兩口補票,不然就趕他們下車。薛雯是以一個善良的少奶奶的形象出現的,雖然錢也不多,她先掏出兩元錢,發動大家募捐。車裏的人紛紛響應,大家幫他們把票補了。

憲兵上車檢查行李時,堅兒睡在坐椅上。憲兵踏上座位去檢查車架上的行李,大皮靴踩在堅兒的小手上,堅兒號哭著。薛雯一麵痛斥野蠻的憲兵,一麵忙把堅兒抱在懷裏。她與堅兒的淚水流在了一起。她感到此行的艱辛,也許會遠遠超出預先的想象。

在北平,幸有馮仲雲的清華同窗戴世光。仲雲過去帶薛雯在他家吃過飯,薛雯還記得他家的地址。戴世光當時不在北平,但戴伯母像過去一樣熱情,留薛雯住在她家。

戴伯母找了裁縫給薛雯做了件駝絨旗袍,還給孩子們做了棉衣褲。孩子自出生以來還沒有照過一張相。戴伯母讓薛雯帶著兩個孩子去照了相。這後來竟成為堅兒留下的唯一的一張照片。

在北平,薛雯給家裏老人寫了一封信,說:“有人進關來,我順便帶著孫女、孫子看看老人家,仲雲走不開。”

知道女兒回來的消息,母親及公婆家都忙開了。母親忙著為外孫們做了好幾件衣服,還早早包上了紅包。

薛雯帶著孩子輾轉到家後,先進婆家門,向祖先磕了頭,給鄰居送了湯圓,著實熱鬧了一番。

回到母親家,沒見到父親,迎接她的隻有父親的靈位。薛雯痛哭一場,在父親靈前燒了香,磕了頭,戴了孝。由於薛雯和仲雲沒有在家結婚,母親按規矩給她準備的嫁妝都沒有用上。這一直是母親心裏的一樁憾事。母親拿出一直為女兒珍藏的兩枚純金的結婚戒指和一枚翡翠麵的戒指。母親把薛雯叫到身邊,她沒有埋怨女兒,高興地流著眼淚說:“我信得過仲雲,他待你好,你們又給我添了外孫、外孫女,孩子長得又漂亮又壯實。看來你們過得不錯,我也就放心了。”她把三枚戒指交給了薛雯,說是給女兒的陪嫁。兩枚金戒指是結婚戒指,翡翠麵的戒指是她一直戴著的,她讓女兒也永遠戴著。她說:“你就當這是我,以後你走到哪裏,我也一直跟你到哪裏。”母親的話,讓薛雯眼淚不住地流。她緊緊地抱著母親,卻無法向她說出自己內心的苦衷,不敢說出這次回家的真相。她隻能安慰母親:“媽媽,以後我會和雲一起經常回來看您的。”

就這樣在家住了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