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非常禮遇(1 / 2)

想到康兒,盧宣懷不禁喟然長歎。這個兒子,膽怯而又懦弱,與父親的勇猛、剛毅形成鮮明對比,酷似扶不起的蜀漢後主劉禪。都說龍生龍鳳生鳳,唉,自己咋就生出這麼個窩囊廢呢?更悲催的是,這兩年康兒患上了濕心風,神誌有時清醒有時迷糊,指望他光大蕭梁,恐怕是癡人說夢。沈妙容一直寬慰盧宣懷,聲稱等孩子再長大些,就會像父親那般雄偉了。盧宣懷姑妄聽之姑妄信之。好在自己正當盛年,尚可獨撐大局,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吧,想轉念至此,他緊蹙的雙眉漸漸舒朗。

兩個時辰後,盧宣懷騎著高頭大馬,在恒陽王全副儀仗的簇擁下,浩浩蕩蕩向台城進發。

整條禦街都已肅清,百姓們隻能躲在牆角裏或者門縫後,遠遠地瞻仰王駕千歲的威武風采。如今,從朝堂到市井,從京師到邊疆,整個大陳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要不了幾天,他將恢複蕭挺這個本名,大梁的國旗也將重新飄揚在台城上空……想到此,盧宣懷的唇角泛起了豪邁的微笑。

文武百官已恭候在金鑾殿外,瞧見恒陽王駕到,這些人紛紛上前行禮。

盧宣懷一改以往的謙和,端起架子,矜持地向他們微微頷首,在他不動聲色的臉上,人們隻能看到凜然的威嚴。此時的盧宣懷已在曆練君臨天下的做派,那就是把自己神化,再神化。他深知,高聳的宮牆、巍峨的殿宇、煊赫的儀仗,以及三跪九叩、高呼萬歲,也是刻意在渲染皇帝的至高無上。與群臣拉開距離,營造神秘和莫測高深,永遠是帝王們必須修煉的本事。

在點頭哈腰的百官中,盧宣懷瞥見了徐靖那張蒼白的倭瓜臉,這張臉又黑又瘦,跟不久前判若兩人。盧宣懷心中納悶,不知徐靖得了什麼病,居然憔悴至此。回頭要好好問問他,這樣的幹練之才,對蕭梁大有用處,要好好籠絡、好好提拔。讓盧宣懷感到詫異的還有曹德林,這家夥滿臉黑氣,目光躲躲閃閃,看見自己就像小鬼撞上了閻王,他以前可不是這樣啊!難道,他懷著什麼鬼胎?未等盧宣懷細細揣摩,皇門侍郎已走到殿門口,宣諭百官進見。於是,盧宣懷昂首挺胸,率領群臣魚貫走入了金鑾殿。

當三跪九叩禮畢,盧宣懷抬頭望去,見皇帝的寶座上空空如也,隻有沈妙容孤零零地端坐在珠簾後。盧宣懷吃了一驚,今天是千秋節,如果不是重病或者發生大的意外,康兒是必須出席早朝的。康兒出了什麼事呢?盧宣懷忐忑不安起來,盡管他對這個兒子心灰意冷,盡管父子之間沒有多少親情,但康兒終究是自己唯一的骨血,終究叫他牽腸掛肚。可惜隔著一層珠簾,看不清沈妙容的臉色和眼神,無從判斷她此刻的心緒。但靜下來一想,盧宣懷認為應該不會有大的變故,如果有,沈妙容會緊急派人通知他。

想到康兒,盧宣懷不禁喟然長歎。這個兒子,膽怯而又懦弱,與父親的勇猛、剛毅形成鮮明對比,酷似扶不起的蜀漢後主劉禪。都說龍生龍鳳生鳳,唉,自己咋就生出這麼個窩囊廢呢?更悲催的是,這兩年康兒患上了濕心風,神誌有時清醒有時迷糊,指望他光大蕭梁,恐怕是癡人說夢。沈妙容一直寬慰盧宣懷,聲稱等孩子再長大些,就會像父親那般雄偉了。盧宣懷姑妄聽之姑妄信之。好在自己正當盛年,尚可獨撐大局,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吧,想轉念至此,他緊蹙的雙眉漸漸舒朗。

兩個時辰後,盧宣懷騎著高頭大馬,在恒陽王全副儀仗的簇擁下,浩浩蕩蕩向台城進發。

整條禦街都已肅清,百姓們隻能躲在牆角裏或者門縫後,遠遠地瞻仰王駕千歲的威武風采。如今,從朝堂到市井,從京師到邊疆,整個大陳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要不了幾天,他將恢複蕭挺這個本名,大梁的國旗也將重新飄揚在台城上空……想到此,盧宣懷的唇角泛起了豪邁的微笑。

文武百官已恭候在金鑾殿外,瞧見恒陽王駕到,這些人紛紛上前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