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與批評

一天下午,單位有事,我走得晚了些,回家路上,接到圓圓媽打來的電話,說要帶孩子一塊兒去酒店吃飯。

我急匆匆地趕到酒店,一問才知,原來是圓圓媽犯了“錯”,被圓圓好一頓“痛批”,為了給圓圓“賠罪”,圓圓媽特意帶圓圓下館子好好地大吃一頓。

至於圓圓媽犯的“錯”,說起來還真算不上什麼大錯。下午,圓圓班上組織演出活動,要穿統一的服裝,圓圓的演出服早就備好了,隻是有點髒,本來圓圓媽答應昨天晚上就幫她洗的,因忙別的事給耽擱了。直到下午圓圓找服裝,才想起來。

圓圓一看演出服沒洗,又哭又鬧,X#著媽媽好一頓埋怨,圓圓媽像犯了大錯的小學生一樣,任由圓圓批評,再三向圓圓貝音不是。圓圓不依不饒,賭氣說不去上學,也不去演出了,後來經過圓圓媽苦口婆心的勸說,並答應圓圓晚上下館子一塊兒吃飯,圓圓這才+及不f青願地5更著頭皮去了學校。

育兒心得

對於稍大點的孩子來說,像洗衣服這樣的事完全可以讓他們自己學著來做。但是,不少父母或出於對孩子的疼愛,或從小就對孩子舍不得放手,漸漸習慣了孩子對自己的依賴,不顧時間和精力及其他客觀條件的限製,總是千方百計地包辦,把本來是孩子自己力所能及做到的事,全攬到自己身上,當成自己份內的事,久而久之,孩子也習以為常,順理成章、理所當然地認為父母幫他做事是應該的、必須的,而且還得做好,不能出差錯。

有些父母過於疼愛孩子,不忍心讓孩子受到一點點的傷害或打擊,特別是由於自己的某些原因沒有包辦好孩子的事,讓孩子受了委屈,就會感到萬分愧疚,像犯了大錯一樣。豈不知包辦孩子應做的事本身就是不對的,這樣做並不是真正地愛孩子,而是在嬌慣、縱容孩子。“包辦失誤”就把錯歸咎於自身,默默接受孩子痛批而不敢反駁,這樣做更是錯上加錯。父母的軟弱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理直氣壯,對父母的依賴也變得名正言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相伴最久的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甚至有可能決定孩子的一生。父母作為孩子特殊的“老師”,本來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肩負著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務,但如果這個角色被淡化,或被教育對象給“同化”,那這個“老師”就當得不夠稱職。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父母都不該忽視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不該遺忘對孩子的教育責任,這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孩子依賴、霸道、自私等不良習性的養成,大都是受家庭環境影響,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父母負有難以推卸的責任。一旦發現孩子有了不良心理或養成了不好的習慣,父母就該馬上引起警覺,首先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夠好影響到了孩子,然後再根據具體情況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