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連姐讓兒子學著幹活做事,並沒有耐著性子給孩子講明做事的道理,僅讓其在行為上刻板地服從家長的訓導,那這種行為便缺乏動力,沒有支撐,不會持久,也不會深入下去,更談不上創造性地發揮了。
可能有人這樣認為,孩子的自立能力是“逼”出來的,爸爸媽媽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經常把孩子一個人扔在家裏,就會逼著孩子學著自己照顧自己。的確,離開父母的嗬護,孩子不得不獨自麵對艱難困苦,不得已自己嚐試著克服困難,這樣就能磨煉孩子堅強的意誌,“逼”其自立。不過,這種“逼”是有局限性的,實用性不強,受到特定的條件和環境的限製,這種特定的條件和環境不是誰都可以模擬和營造的。更何況,即使具備這樣的環境和條件,很多父母也不舍得、不忍心讓孩子受苦。既然是“逼”,就有強製和被迫的意思,孩子也許並不情願這樣做,也就很難從心理根源上戒除依賴習性。因此,讓孩子克服依賴心理,培養自立能力,還是要以教育和引導為主,家庭條件和環境各有差異,不可生硬模仿,應根據具體情況有的放矢地靈活施教。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連姐讓兒子學著幹活做事,並沒有耐著性子給孩子講明做事的道理,僅讓其在行為上刻板地服從家長的訓導,那這種行為便缺乏動力,沒有支撐,不會持久,也不會深入下去,更談不上創造性地發揮了。
可能有人這樣認為,孩子的自立能力是“逼”出來的,爸爸媽媽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經常把孩子一個人扔在家裏,就會逼著孩子學著自己照顧自己。的確,離開父母的嗬護,孩子不得不獨自麵對艱難困苦,不得已自己嚐試著克服困難,這樣就能磨煉孩子堅強的意誌,“逼”其自立。不過,這種“逼”是有局限性的,實用性不強,受到特定的條件和環境的限製,這種特定的條件和環境不是誰都可以模擬和營造的。更何況,即使具備這樣的環境和條件,很多父母也不舍得、不忍心讓孩子受苦。既然是“逼”,就有強製和被迫的意思,孩子也許並不情願這樣做,也就很難從心理根源上戒除依賴習性。因此,讓孩子克服依賴心理,培養自立能力,還是要以教育和引導為主,家庭條件和環境各有差異,不可生硬模仿,應根據具體情況有的放矢地靈活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