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素材
晚上吃完飯,圓圓爭著去刷碗,刷完碗筷又開始掃地拖地。我和圓圓媽相視一笑,圓圓變得越來越懂事了,知道幫爸爸媽媽幹家務活了。
等圓圓拖完地,我剛要表揚她幾句,就見圓圓跑到媽媽跟前,給她捶腿按摩肩膀。我笑著點點頭。圓圓媽也高興得合不攏嘴。
我讓圓圓也幫我捶捶腿揉揉肩,圓圓停下來,挺直腰長長地籲了口氣。我趕緊說:“那你先歇會兒吧,別累著,過會兒再幫我捶腿揉肩吧!”
圓圓朝我努努嘴,嘿嘿一笑說:“對不起,老爸,老師今天給我們布置了一項寫日記的作業,我現在已經找夠‘素材’了,等以後有機會我再幫你捶腿揉肩吧!”說完一溜煙跑進了自己的臥室。
我恍然大悟,原來圓圓今晚上這麼積極地表現,隻是為了找寫日記的“素材”!
育兒心得
寫作的素材要靠平時不斷積累,然後經過去粗取精提煉出來,不是“臨時抱佛腳”生硬地、人為地造出來的,“造”的素材不是鮮活的,不是信手拈來的,而是幹癟乏味的,很難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不能觸動人們的心靈,這樣的文稿很難有好的閱讀價值。
寫作素材來源於真實生活中鮮活的典型事例,不是人為地捏造出來的,不能把找素材當成作業機械地來完成。當然,孩童社會經驗少,沒有“妙筆生花”的文字功底和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隻要能把生活中發現的有趣的事以及自己的感想如實地記敘出來,為以後打好基礎就可以了。
不難看出,孩子找素材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平時不注意觀察,心中無“物”,無從下筆,但老師布置的作業又不得不完成,隻好生拚硬湊,胡亂應付。這實際上是孩子惰性心理的表現,孩子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懶得動腦,不勤於思考,有時隻能機械地被動地學習和做事。
懶惰的孩子不僅學習不主動,不積極,做其他事也會表現得漫不經心,懶散邋遢,因學習和做事不用心,不動腦,敷衍了事,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差錯。有時候,孩子表麵上看起來很積極,很主動,其實隻是被動地敷衍和應付,家長和老師很容易被孩子製造的這種假象所迷惑。
受自尊心和虛榮心的影響,孩子往往不願表露自己的惰性,不自覺地或主動地掩飾自己的缺點,如果家長和老師監督不力,不能通過細心觀察,透過表麵現象來了解孩子的惰性心理狀態,並加以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懶惰,僥幸、逆反等其他一些不良習性也會相伴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