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上升
晚上陪朋友吃完飯,回到家時已近晚上九點,見圓圓還沒睡,便問道:“作業做完了?讓我檢查一下!”圓圓一愣,一溜小跑進了臥室,手忙腳亂地找出作業本來讓我看。我接過來,仔細地看了一遍,沒發現錯誤。我滿意地點了點頭,把圓圓攬到懷裏,溫和地說:“好孩子,今天做的作業大有進步,好好學,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圓圓仰著小臉看看我,嘻嘻一笑說:“爸爸,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在班裏的排名又上升到第二名了!”我眼睛一亮,剛要誇她幾句,見圓圓媽走了過來,疑惑地看看我和圓圓,說:“我今天檢查她的作業,發現了十幾處錯誤,我給她講解了半天,並讓她逐個改了過來,唉……”
一聽圓圓媽的話,我立時吃了一驚,再看圓圓,早低下了頭。我搖搖頭:“真是沒想到,這孩子現在竟學會弄虛作假了,竟拿改好的作業給我看,還說自己在班裏的排名又上升到第二名!”圓圓突然抬起頭,理直氣壯地說:“老爸,你說要檢查作業,但沒說要檢查改過錯的作業呀!我說在班裏的排名又上升到第二名,不是指學習,而是指頭發的長度嘛……”
育兒心得
圓圓為了迎合爸爸,討爸爸歡心,也為了避免爸爸責怪自己貪玩不好好做作業,順水推舟、欲蓋彌彰地把已經被媽媽檢查過並改好錯的作業拿給爸爸看,並高興地告訴爸爸她在班裏的排名又上升到了第二名。圓圓的“小把戲”很快被媽媽揭穿了,圓圓不得已隻好道出事實,並責怪爸爸不該誤會了自己的本意,把責任全推到了爸爸身上。已經被家長檢查過並改過的作業一般沒有重複檢查的必要,在班上的排名如果不作特別說明,通常情況下指的就是學習成績。事實被揭穿後,孩子通過“咬文嚼字”的方式來為自己辯解,其目的就是為了推脫責任,逃避責罰。圓圓之所以敢理直氣壯地跟家長狡辯,是因為她抓住了爸爸的“話柄”。
孩子好大喜功,變著法兒對家長“報喜不報憂”,甚至故意隱瞞事實,蒙騙家長,一方麵是為了逃避家長的責罰,另一方麵也是為了滿足虛榮心理。孩子這樣做,有自身的原因,但主要還是與家長的教育方式不當有關,家長聽喜不聽憂,聽到孩子“報喜”就高興萬分,對孩子大加褒獎,或給予物質獎勵,一聽到孩子“報憂”馬上就變了臉,訓斥並責罰孩子,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感到恐慌膽怯。對孩子來講,“報憂”就意味著主動坦白事實,承認過錯,並麵臨家長的責罰,對自己極為不利,不如“報喜”來得“實惠”。於是,在僥幸心理的趨勢下,很多孩子幹脆少“報憂”或不“報憂”,為了掩飾“憂”,還極力為自己辯解、開脫。
不難看出,家長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行為方式,家長好大喜功,孩子也會好大喜功,這是因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很長一段時間,家長都是孩子不得不依附的靠山和精神支柱,他們隻能在家長的嗬護下才能順利成長,對家長的依賴促使他們不得不順從家長,看家長的眼色行事。從好的方麵講,這是孩子在表達自己的表現欲望,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家長認可,尋求自我價值的體現。從不好的方麵講,則是孩子為了從家長那裏謀求好處或逃避責罰,來逢迎家長,蒙騙家長。孩子學好還是學壞,取決於家長是否能以身作則,是否能給孩子做好榜樣。家長處事不冷靜,不理智,教育孩子把握不好分寸,對孩子過分褒獎或獎勵不當都會助長孩子的虛榮心,對孩子責罰過於嚴厲又會打擊孩子上進的積極性,削弱其自信心和勇氣。
要讓孩子做到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客觀地看待自己的過錯或缺點,並努力改正或改進,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表率,同時要戒除焦躁情緒,保持一顆大智若愚、泰然自若的平常心,對待孩子的表現不要“過喜”,也不要“過憂”,對孩子獎勵要適當,責罰切忌太嚴厲,應鼓勵孩子勇於承認、改正過錯,並勇於承擔責任。如果孩子是為了逃避責罰故意狡辯,家長應首先從自身考慮一下,是不是經常小題大做,對孩子責罰是否過度,以致讓孩子始終感到恐慌膽怯,不敢承認過錯,不敢承擔責任。如果是這樣,家長應設法幫孩子卸掉思想包袱,告訴她承認、改正過錯,勇於承擔責任,並引以為戒,是好的表現,不但不會受到責罰,還會受到褒獎,孩子放下包袱,打消了顧慮,才有勇氣和信心麵對現實,積極地謀求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