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內而遊外”就是儒道融合的結合,其主要特征是,在個體學說中容納了群體精神,在個人精神境界中包含了道德內容。這在理論上似乎矛盾,因為“玄冥之境”是一種超是非超善惡的精神境界,而倫理道德是有是非善惡的。
為了使其學說能夠適應倫理社會的需要,郭象作出了很大妥協,他修訂了老莊的自然無為說,他把體現社會倫理關係的仁義之性看成是存在的重要方式。這樣一來,“玄冥之境”實際上包含了道德境界的內容,雖然從其“冥合玄同”的絕對意義上說,亦可說是超道德的。
郭象的“獨化論”在理論上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在當時曆史條件下,邏輯論證是相當精致的。他基本上滿足了當時門閥地主階級調和與統一名教與自然矛盾的理論要求。
郭象著作,流傳至今昀為重要的是《莊子注》,實際上這不是《莊子》這部書的注解,而是一部哲學著作,它是代表玄學發展第三階段的昀後體係。
經典著作《老子》上載存郭象著《論語體略》2卷;又著錄郭象撰《論語隱》1卷,現已亡失。在梁代儒家學者皇侃編著的《論語義疏》中引有郭象注九則,清代著名學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中有輯本,觀其文義,與《莊子注》互相發明,對研究郭象思想很有價值。
知識點滴
郭象年輕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很有才學的人。尤其是他對於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一些現象,都能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知識十分淵博。後來郭象 到朝中做了黃門侍郎。到了京城,由於他的知識很豐富,所以無論對什麼事情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每當人們聽他談論時,都覺得津津有味。
當時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賞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別人麵前讚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像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郭象的辯才,由此可知。
“冥內而遊外”就是儒道融合的結合,其主要特征是,在個體學說中容納了群體精神,在個人精神境界中包含了道德內容。這在理論上似乎矛盾,因為“玄冥之境”是一種超是非超善惡的精神境界,而倫理道德是有是非善惡的。
為了使其學說能夠適應倫理社會的需要,郭象作出了很大妥協,他修訂了老莊的自然無為說,他把體現社會倫理關係的仁義之性看成是存在的重要方式。這樣一來,“玄冥之境”實際上包含了道德境界的內容,雖然從其“冥合玄同”的絕對意義上說,亦可說是超道德的。
郭象的“獨化論”在理論上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在當時曆史條件下,邏輯論證是相當精致的。他基本上滿足了當時門閥地主階級調和與統一名教與自然矛盾的理論要求。
郭象著作,流傳至今昀為重要的是《莊子注》,實際上這不是《莊子》這部書的注解,而是一部哲學著作,它是代表玄學發展第三階段的昀後體係。
經典著作《老子》上載存郭象著《論語體略》2卷;又著錄郭象撰《論語隱》1卷,現已亡失。在梁代儒家學者皇侃編著的《論語義疏》中引有郭象注九則,清代著名學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中有輯本,觀其文義,與《莊子注》互相發明,對研究郭象思想很有價值。
知識點滴
郭象年輕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很有才學的人。尤其是他對於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一些現象,都能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知識十分淵博。後來郭象 到朝中做了黃門侍郎。到了京城,由於他的知識很豐富,所以無論對什麼事情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每當人們聽他談論時,都覺得津津有味。
當時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賞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別人麵前讚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像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郭象的辯才,由此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