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之道才真是大道。其道在於全然漠視當前人人都熱衷的一切題目。不論引起轟動的是政府或宗教的小冊子,是小說或者是詩,切勿忘記,凡是寫給笨蛋看的東西,總會吸引廣大讀者。讀好書的先決條件,就是不讀壞書:因為人壽有限。”

這一番話說得斬釘截鐵,痛快極了。不過,話要說得痛快淋漓,總不免帶點武斷,把真理的一筆賬,四舍五入,作斷然的處理。叔本華漫長的一生,在學界和文壇都不得意。他的傳世傑作《意誌與觀念的世界》在他三十一歲那年出版,其後反應一直冷淡,十六年後,他才知道自己的滯銷書大半是當作廢紙賣掉了的。叔本華要等待很多很多年,才等到像瓦格納、尼采這樣的知音。他的這番話為自己解嘲,痛快的背後難免帶點酸意。其實曲高不一定和寡,也不一定要久等知音,披頭士的歌曲可以印證。不過這隻是次文化的現象,至於高文化,最多隻能“小眾化”而已。轟動一時的作品,雖經報刊鼓吹,市場暢售,也可能隻是一個假象,“傳後率”不高。判別高下,應該是批評家的事,不應任其商業化,取決於什麼排行榜。這其間如果還有幾位文教記者來推波助瀾,更據以教訓滯銷的作家要反省自己孤芳的風格,那就是僭越過甚,誤會采訪就是文學批評了。

一九八五年六月

“‘不讀’之道才真是大道。其道在於全然漠視當前人人都熱衷的一切題目。不論引起轟動的是政府或宗教的小冊子,是小說或者是詩,切勿忘記,凡是寫給笨蛋看的東西,總會吸引廣大讀者。讀好書的先決條件,就是不讀壞書:因為人壽有限。”

這一番話說得斬釘截鐵,痛快極了。不過,話要說得痛快淋漓,總不免帶點武斷,把真理的一筆賬,四舍五入,作斷然的處理。叔本華漫長的一生,在學界和文壇都不得意。他的傳世傑作《意誌與觀念的世界》在他三十一歲那年出版,其後反應一直冷淡,十六年後,他才知道自己的滯銷書大半是當作廢紙賣掉了的。叔本華要等待很多很多年,才等到像瓦格納、尼采這樣的知音。他的這番話為自己解嘲,痛快的背後難免帶點酸意。其實曲高不一定和寡,也不一定要久等知音,披頭士的歌曲可以印證。不過這隻是次文化的現象,至於高文化,最多隻能“小眾化”而已。轟動一時的作品,雖經報刊鼓吹,市場暢售,也可能隻是一個假象,“傳後率”不高。判別高下,應該是批評家的事,不應任其商業化,取決於什麼排行榜。這其間如果還有幾位文教記者來推波助瀾,更據以教訓滯銷的作家要反省自己孤芳的風格,那就是僭越過甚,誤會采訪就是文學批評了。

一九八五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