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老太爺當時正好在打穀場看長工們曬穀,他順手拿起一個攤穀用的耙子在穀子中間拖了大大的一豎,問魏源:“這是個什麼字?”
魏源看了半天,搖頭說不認識。老太爺生氣地拂袖而去,先生氣得直翻白眼:“這不是‘一’字嗎?剛才才教給你的呀!”
魏源愣頭愣腦地說:“你教的‘一’字哪有這麼大啊,這麼大的‘一’字,我從來沒有見過,所以我不認識。”
這下先生真的生氣了,他把魏源拖進書房,順手拿起桌上的硯台就砸了過去,把魏源的頭砸個正著。魏源兩眼一翻,直挺挺地倒了下去。先生這下慌了,怎麼辦?逃啊!於是先生趕快收拾起鋪蓋,急急地逃跑了。
先生跑到半路,魏老太爺從後麵趕上來了,這下先生嚇得不輕,看來要賠命了。哪知魏老太爺一上來就拉住先生的手說:“先生怎麼不說一聲就走了呢,沒關係,我還有兩個兒子呢,你幫我繼續教吧。”這下先生可是大受感動,發誓要把平生所學傾囊相授。
其實魏源並沒有被打死,隻是昏過去了,說來也奇怪,魏源醒來後就對父親說,他夢見一個老人給他煮了一大鍋書吃,他實在吃不下了才脹醒的。從此,魏源的學業突飛猛進,先生教一,他知道十,先生教十,他知道百,沒多久就可以去參加鄉試了。
後來魏源參加了考試,並考取了秀才,後又中了舉人,之後就到朝裏做了官。
當時社會動亂加劇,魏源目睹道光時期的1840年爆發了鴉片戰爭,外國侵略危機使他更加憤激,進一步激發了魏源的愛國熱情。
後來魏源又參與了抗英戰爭,並在前線親自審訊俘虜。他看到清政府和戰不定,投降派昏庸誤國,憤而辭歸,立誌著述,1842完成了《聖武記》。
《聖武記》全書共14卷。《聖武記》前10卷以紀事本末體記述清王朝建立至道光年間的軍事曆史。《聖武記》後4卷《武功餘記》是對有關軍事問題的論述。卷4中《乾隆戡定回疆記》、《乾隆綏服西屬國記》、《乾隆新疆後事記》、《道光重定回疆記》、《道光回疆善後記》等篇,記載清軍平定新疆大小和卓之亂,綏服哈薩克、布魯特、敖罕、巴達克山等地區,平定準噶爾之亂等一係列曆史事件。
《聖武記》主要將史論與紀事本末體相結合,體現出紀事本末體學術研究的色彩,在改造紀事本末體上做了初步的嚐試。
《聖武記》在編撰上的創新,昀主要表現在將史論這種傳統體例,同紀事本末體體裁有機地結合,開其端緒,奠定了此後紀事本末和當代史和軍事史相結合的新趨向,對晚清紀事本末體例和內容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