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學裏,班固結識了崔胭、李育、傅毅等同學。因為班固性格寬容隨和,平易近人,不以自己才能出眾而驕傲,所以得到了同學及士林的交口稱讚。
在父親班彪去世時,班固雖然年僅23歲,但已具備頗高的文化修養和著述能力了。由於父親去世後生計困難,班固隻好從京城遷回扶風安陵老家居住。
從京城官宦之家一下子降到鄉裏平民的地位,這對上進心很強的班固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他毫不氣餒,立誌繼承父親未完的心願,編寫史書,於是他開始了撰寫史書的生涯。
不久後,正當班固全力以赴地撰寫史書的時候,有人告發班固“私修國史”。於是,班固被關進了京兆監獄,書稿也被官府查抄了。
在當時,不僅“私修國史”是被嚴格禁止的,甚至“國史”一般也不能為個人所擁有。
班固雖是外戚後代和儒學世家子弟,但他本身卻連個官階很低的郎官都不是,卻如此大膽,敢於私修國史,豈不是觸犯了朝廷大禁!班家的人都十分緊張,害怕班固會有什麼意外。
班固明白自己根本沒有什麼罪,他立誌著史,不僅是為了繼承父親的遺誌,更是為了宣揚“漢德”,所以他才拿起筆來,立誌完成父親的未竟事業。如果此番不明不白地被處死,那麼父子兩代人的心血豈不是付之東流了!為此,班固憂憤交加,心痛欲裂。
這時,班固的弟弟班超為了營救哥哥,立即騎上快馬從扶風安陵老家急馳京城洛陽,他要向漢明帝上書申訴,為哥哥雪除冤枉。
班超趕到洛陽上書為班固申冤,引起漢明帝對這一案件的重視,特旨召見班超核實情況。班超將父子兩代人幾十年修史的辛勞以及宣揚“漢德”的意向全部告訴了漢明帝。這時,扶風太守也把在班固家中查抄的書稿送到了京師。
漢明帝讀了班固的書稿,對班固的才華感到非常驚異,稱讚班固所寫的書稿確是一部奇作,下令立即釋放班固,並加以勸慰。
漢明帝讚賞班固的誌向,器重他的才能,立即召他到京都皇家校書部供職,並封他為蘭台令史。任命他與同朝的大臣共同編撰東漢光武帝的事跡。
班固與大臣們同心協力,很快完成了《世祖本紀》的修撰,並得到了漢明帝的讚賞。由於班固在編撰《世祖本紀》過程中的出色努力,他又被晉升為“郎”官,負責整理校準皇家圖書。
班固被漢明帝任命為郎官之後,官階雖然不是很高,但是與漢明帝見麵的機會增多了,使得他的文才也逐漸顯露出來,在隨後的日子裏漸漸得到了漢明帝的喜愛。
時間久了,漢明帝也開始關心班固的家人了。有一天,漢明帝突然想到前些日子趕到洛陽闕下為救班固冒險上疏的班超,便問班固:“你的弟弟班超在幹什麼呢?”
班固回答說:“他在為官府抄書,掙錢養我的母親呢!”
在太學裏,班固結識了崔胭、李育、傅毅等同學。因為班固性格寬容隨和,平易近人,不以自己才能出眾而驕傲,所以得到了同學及士林的交口稱讚。
在父親班彪去世時,班固雖然年僅23歲,但已具備頗高的文化修養和著述能力了。由於父親去世後生計困難,班固隻好從京城遷回扶風安陵老家居住。
從京城官宦之家一下子降到鄉裏平民的地位,這對上進心很強的班固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他毫不氣餒,立誌繼承父親未完的心願,編寫史書,於是他開始了撰寫史書的生涯。
不久後,正當班固全力以赴地撰寫史書的時候,有人告發班固“私修國史”。於是,班固被關進了京兆監獄,書稿也被官府查抄了。
在當時,不僅“私修國史”是被嚴格禁止的,甚至“國史”一般也不能為個人所擁有。
班固雖是外戚後代和儒學世家子弟,但他本身卻連個官階很低的郎官都不是,卻如此大膽,敢於私修國史,豈不是觸犯了朝廷大禁!班家的人都十分緊張,害怕班固會有什麼意外。
班固明白自己根本沒有什麼罪,他立誌著史,不僅是為了繼承父親的遺誌,更是為了宣揚“漢德”,所以他才拿起筆來,立誌完成父親的未竟事業。如果此番不明不白地被處死,那麼父子兩代人的心血豈不是付之東流了!為此,班固憂憤交加,心痛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