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記得, 她曾給我寫過信。她在信上說, 讓我去看她, 讓我把她帶回家。她說她已經會背好幾首詩了。那是多麼可愛的孩子啊!
“雪萊說得對, 我會後悔的。真的, 我真的很後悔。她就像聖潔的天使, 讓我根本不配做她的父親, 讓我不配擁有她那樣可愛的女兒。讓我們不要再提這件事了。”
他寫信給墨瑞, 請他代為安排, 將愛莉加埋葬在一度是他童年所希望被埋葬的哈倫公學的教堂墓地。因為愛莉加不幸的童年, 引起他對自己童年遭遇的回憶。
墨瑞雖已依照指示十分盡力而為, 但卻無法完全照拜倫的意思達成, 充其量他隻能讓愛莉加安葬在墓園裏麵, 卻不能為她立碑,因為沒有人會承認一個私生子的身份的。
克萊爾方麵的反應, 比大家想象的要好一點, 但是她卻把一切的怨恨都歸咎到拜倫身上。她寫了一封極嚴厲的信, 指責拜倫對她的女兒愛莉加所做的一切“暴行”。
拜倫看了這封信之後也覺得沒有什麼能辯解的。對他來說, 整個事情已告一段落, 他隻想盡早忘記這事。不過, 他答應克萊爾的要求, 為愛莉加留一張畫像, 並且準許克萊爾在愛莉加的棺木送往英國時前去送行。
能讓他的靈魂安靜片刻的方式隻有寫作, 隻有為女兒寫點什麼才能讓他找回一點做父親的安慰。於是他奮筆疾書, 寫下了《變形的畸形兒》。
這是一部類似《浮士德》的戲劇, 題材很有意思, 講的是一個叫阿諾德爾的駝背的人為了能讓自己的畸形的後背變得和正常人一樣, 為了能像正常人一樣能得到愛情, 他把靈魂賣給了魔鬼。
這部戲劇被雪萊看到之後, 評價它是惡劣不堪。可是這惡劣不堪的戲劇, 就曾經是拜倫幼年生活的真實寫照。
雪萊在瑞士和拜倫告別, 回到英國。雪萊夫婦需要麵對的第一件事, 就是正式妻子哈麗特自殺了。她和雪萊分居以後, 就遊戲於一個和另一個男人之間, 結果不小心有了身孕, 便投身在常和雪萊浮紙舟的塞奔坦河裏溺死了。
聽到這個消息, 雪萊很震驚, 沒想到哈麗特能那樣做。直至年底, 雪萊才從難過中走出來, 正式和瑪麗結婚。他向法庭提出把哈麗特生的兩個孩子帶回自己身邊來。
但是大法官說, 雪萊的思想“不道德而且亂倫”, 不宜於幼兒的道德教化, 便作出決定, 不讓他撫養那兩個孩子。
大法官的宣告, 是對雪萊精神上的侮辱。他與英國的上流社會算是至此無緣了。這對他是很大的打擊, 同時也是他的生活的重大轉折點。
他一向都是要用他清純的理想去教化和改善社會。所以, 他或是到愛爾蘭去努力解放宗教, 或是在英國想法子替思想犯交納罰款,甚至逢人便宣講人類的美和善, 竭盡全力地進行精神的教化工作。
他的做法, 和社會上其他人的行為方式完全不同。天真直率的他, 照著奔放的熱情去行動。那是和當時陽奉陰違的偽善社會風氣完全相反的。所以用陳腐的道德尺度來衡量, 也可以說他是背德亂倫的。
“我還記得, 她曾給我寫過信。她在信上說, 讓我去看她, 讓我把她帶回家。她說她已經會背好幾首詩了。那是多麼可愛的孩子啊!
“雪萊說得對, 我會後悔的。真的, 我真的很後悔。她就像聖潔的天使, 讓我根本不配做她的父親, 讓我不配擁有她那樣可愛的女兒。讓我們不要再提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