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的產生與輝煌成就(2 / 2)

根據《離騷》的基本內容,可以將其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半部分內容主要是回顧過去的經曆,詩人從敘述家世、宗族、生辰、稟賦著手,對自己美好而崇高的人格進行了多方麵的展示。

後半部分的內容主要是詩人用幻想的方式,探索未來的道路。屈原假設了“女媭”對自己的好心規勸,可詩人沒有聽從勸說,繼續向楚懷王陳述他的治國之道,並希望以此挽回楚國衰敗的局勢。最終詩人在想象中開始了他驅使眾神、上下求索的漫漫征程。

《離騷》以現實主義為基調,以浪漫主義為特色,兩者完美結合。《離騷》的現實主義基調體現為詩人以極富個性化的筆觸,真實而深刻地揭示了戰國後期楚國政治的黑暗和社會的混濁,直率地地抒發了詩人的理想和感情。

《離騷》全詩閃爍著強烈的浪漫色調,具體表現在3個方麵:用比興手法集中而誇張地描寫抒情主人公的高潔;塑造一係列神靈形象,陪襯主人公;描繪瑰麗奇幻、縹緲迷離的境界。

《離騷》具備嚴整細密的藝術結構,長詩既有對奇幻境界的描繪,又有對現實遭遇的敘述,既有陳述誌向的議論,又有自身情懷的抒發,內容豐富,頭緒繁多,但詩人寫得有條不紊,緊湊嚴密。

《離騷》篇幅較長,句式靈活參差,多六言、七言,以“兮”字做語助詞。在語言上,雙聲、疊韻、重言的運用,都較《詩經》有新的發展,特別是大量吸收楚地方言口語入詩,顯示了新的風采。除了《離騷》外,《九章》、《九歌》、《天問》也都是《楚辭》中重要的詩篇。這些詩篇表達了詩人熱愛楚國,懷念古都,以及至死不變的高尚節操。

屈原稍後的楚辭作家,還有宋玉、唐勒、景差等。這些作家中,宋玉最為著名。據說他是屈原的弟子,與屈原並稱“屈宋”。《九辯》一詩公認是宋玉的作品,是一首政治抒情長詩,共55句,抒寫了詩人生不逢時的感慨,對政治腐敗、社會黑暗也給予了揭露。

《九辯》首段描寫悲秋中的哀愁,最為膾炙人口。這一段中,詩人著力描繪秋天的自然景象,渲染蕭瑟淒愴的氣氛,把詩人淒涼悲切的情懷有機地融為一體,創造了高遠悲涼的意境,從而開啟了古代文人悲秋傷懷的傳統。

閱讀鏈接

屈原是一位最受人們敬仰和崇拜的詩人。據《續齊諧記》和《隋書·地理誌》記載,屈原於農曆五月初五投江自盡。因為怕祭屈原之身被魚蝦所食,人們把米包在粽葉裏麵做成粽子投放在江裏。

此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人們都包粽子,並在粽子上係上五彩絲線,然後將粽子投放在江裏。這種習俗後來形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另外,為了寄托哀思,在端午節這天人們蕩舟於江河之上,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