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張良,老頭這回還是聲色俱厲地責罵道:“為什麼又遲到呢?實在是太不像話了!”說完,十分生氣地一甩手就走了。走時依然丟下一句話:“還是再過5天,你早早就來吧。”
張良慚愧不已。又過了5天,張良剛剛躺下睡了一會,還不到半夜,就摸黑趕到橋頭,他不能再讓老頭生氣了。過了一會兒,老頭來了,見張良已在橋頭等候,他高興地說:
“就應該這樣啊!”然後,老頭從懷中掏出一本書來,交給張良說:
“再過十年,天下將打仗,讀了這部書,就可幫助君王治國平天下。過十三年,你將在濟北穀城山下見到我的化身,黃石即是我。”說完,老頭飄然而去,還沒等張良回過神來,老頭已沒了蹤影。
等到天亮,張良打開手中的書,他驚奇地發現自己得到的是一部兵書,名叫《三略》,這可是天下早已失傳的極其珍貴的書呀,張良驚異不已。
從此後,張良捧著《三略》日夜攻讀,勤奮鑽研。後來他真的成了大軍事家,做了劉邦的得力助手,為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卓著功勳,名噪一時,功蓋天下。
13年後,張良來到濟北穀城山下,沒有見到這位老人,卻見到一塊黃石,他把黃石取回供奉起來。張良死後,與這塊黃石葬在一起。
這位神龍不見首尾的神秘老人名叫黃石公,他贈送張良的天書是一部兵法書,名叫《三略》。
相傳,黃石公是秦始皇父親的重臣,姓魏名轍。秦始皇父親莊襄王死後,輪到秦始皇坐朝當政,他獨斷專行,推行暴政,忠言逆耳,聽不進忠臣元老的意見。魏轍便辭官歸隱。
秦始皇聽說魏轍走了,想想一來自己還年輕,雖已登基,但立足未穩,身邊需要人輔佐;二來魏轍是先皇老臣,如若走了會讓天下人笑話自己無容人之量,於是就帶親信追魏轍到驪山腳下。
見到魏轍後,秦始皇用好言好語千方百計挽留,但是魏轍決心已定,堅決不回去。後來,他就隱居在邳州西北黃山北麓的黃華洞中,因人們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就稱他為黃石公。
黃石公雖然隱居,但內心一直還牽掛著黎民百姓,他把一生的知識與理想傾注在筆墨上。黃石公博學多才,他精通政治、經濟、軍事、權謀學問,神學和天文地理知識也相當豐富。黃石公著的書有《內記敵法》、《三略》3卷、《陰謀乘鬥魁剛行軍秘》1卷,此外還有《地鏡八宅法》、《素書》等兵書戰策。
書寫好後,他就四處尋找合適人物,目的是委托重任,以實現他為國效力的意願。恰巧在下邳沂水圯橋橋頭偶遇張良,經過3次考驗,他認為張良是一個可以成大事的人,因此,他把兵書《三略》3卷贈送給了張良。而張良則依靠這部兵書建功立業,取得了事業的輝煌。
《三略》也叫《黃石公三略》,分為上、中、下3卷,是從《太公兵法》中推演而成,與《六韜》齊名,它側重於從政治策略上闡明治國用兵的道理,是一部糅合了諸子百家的思想,而專論戰略的兵書。
看見張良,老頭這回還是聲色俱厲地責罵道:“為什麼又遲到呢?實在是太不像話了!”說完,十分生氣地一甩手就走了。走時依然丟下一句話:“還是再過5天,你早早就來吧。”
張良慚愧不已。又過了5天,張良剛剛躺下睡了一會,還不到半夜,就摸黑趕到橋頭,他不能再讓老頭生氣了。過了一會兒,老頭來了,見張良已在橋頭等候,他高興地說:
“就應該這樣啊!”然後,老頭從懷中掏出一本書來,交給張良說:
“再過十年,天下將打仗,讀了這部書,就可幫助君王治國平天下。過十三年,你將在濟北穀城山下見到我的化身,黃石即是我。”說完,老頭飄然而去,還沒等張良回過神來,老頭已沒了蹤影。
等到天亮,張良打開手中的書,他驚奇地發現自己得到的是一部兵書,名叫《三略》,這可是天下早已失傳的極其珍貴的書呀,張良驚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