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戚繼光抗倭經驗成兵法(1 / 2)

1561年5月,倭寇大舉進攻桃渚、圻頭等地,戚繼光率領戚家軍扼守桃渚,於龍山大破倭寇,戚繼光率軍一路追殺潰敗的倭寇至雁門嶺。

逃走的倭寇趁台州空虛攻占了台州,戚繼光又率領戚家軍采取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運用偷襲、伏擊等戰法,將倭寇打得蒙頭轉向,殲敵6000餘人。

台州大捷後,戚繼光官升三級。而後,閩、廣一帶的倭寇流入江西一帶作亂,總督胡宗憲無法平定,於是讓戚繼光來增援,戚繼光率領戚家軍於上坊巢將倭寇擊退。

之後,戚繼光又率軍轉戰福建,與巡撫譚綸、總兵俞大猷等人通力合作,給入侵的倭寇以迎頭痛擊,經過幾次戰鬥,基本殲滅了入侵的倭寇,平定了閩、粵沿海的倭患。

1568年,戚繼光以都督同知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練兵,在練兵期間,他總結自己的練兵實踐經驗,並將其和自己多年的兵法思想融為一體,開始撰寫一部兵書,就是後來的《練兵實紀》。

經過3年的筆耕不輟,戚繼光在1571年終於將這部兵書寫作完成。這部兵書既注意吸收南方練兵的經驗,又結合北方練兵的實際,其練兵思想較《紀效新書》又有所進步。

《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都是戚繼光練兵經驗和兵學思想的結合,《紀效新書》原本18卷,卷首1卷。

正文18卷詳細而又具體地講述了兵員的選拔和編伍、水陸訓練、作戰和陣圖、各種律令和賞罰規定、諸種軍誡兵器及火藥的製造和使用、烽堠報警和旗語信號等建軍作戰的各個方麵,並有大量形象逼真的兵器、旗幟、陣法、習藝姿勢等插圖。

此外,書中還詳細記述了戚繼光發明的鴛鴦陣,即一種以牌為前導,筅與長槍,長槍與短兵互防互救,雙雙成對的陣法。以及鴛鴦陣的變體“三才陣”。該陣法組成人數更少,用於衝鋒時追殲敵軍。

《紀效新書》十分重視選兵,開篇第一句話就是“兵之貴選。”對於選兵的具體標準,可定為“豐偉”、“武藝”、“力大”、“伶俐”4條,戚繼光認為這四條選兵標準可視具體情況靈活變通。

《紀效新書》特別強調賞罰在治軍中的作用,主張賞罰要公正,賞不避仇,罰不避親。平時的冤家,立功時也要賞,有患難也要扶持照顧;若犯軍令,就是親子侄,也要依法施行。

《紀效新書》所述內容具體實用,既是抗倭中練兵實戰的經驗總結,又反映了明代訓練和作戰的特點,尤其是反映了火器發展一定階段上作戰形式的變化,具有較高的軍事價值。

和《紀效新書》一樣,《練兵實紀》的內容也十分廣泛,涉及兵員選拔、部伍編製、旗幟金鼓、武器裝備、將帥修養、軍禮軍法、車步騎兵的編成保結及其同訓練等建軍、訓練和作戰的各個方麵。

1561年5月,倭寇大舉進攻桃渚、圻頭等地,戚繼光率領戚家軍扼守桃渚,於龍山大破倭寇,戚繼光率軍一路追殺潰敗的倭寇至雁門嶺。

逃走的倭寇趁台州空虛攻占了台州,戚繼光又率領戚家軍采取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運用偷襲、伏擊等戰法,將倭寇打得蒙頭轉向,殲敵6000餘人。

台州大捷後,戚繼光官升三級。而後,閩、廣一帶的倭寇流入江西一帶作亂,總督胡宗憲無法平定,於是讓戚繼光來增援,戚繼光率領戚家軍於上坊巢將倭寇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