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技略》主要是醫藥認識方麵的著作。其內容包括:醫經、經方、房中、神仙。
作為我國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七略》以學術性質作為分類標準,在著錄上確立了較為完全的著錄方法,除編有內容提要外,還利用了“互見法”和“分析法”,創立出的分類法和著錄法對我國圖書館目錄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到了北宋末年,著名學者晁公武將友人贈送的50篋藏書和自己原來的藏書進行讎校舛誤,於1151年完成《郡齋讀書誌》初稿編錄工作 ,後來又對其重新加訂補、勘正,分經、史、子、集4部,45類,其中經部10類、史部13類、子部18類、集部4類。
《郡齋讀書誌》具有多方麵的學術價值.晁公武實際收藏圖書1468部,基本包括了南宋以前我國古代的各類主要圖書,把晁氏郡齋藏書記述得十分清楚,且集著錄、介紹、校勘、考訂於一書,故受到曆代學者的重視和稱讚,並為後來目錄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
南宋時期,我國出版事業興盛發達,私人藏書盛行。在這種風氣影響下,有一個叫陳振孫的浙江吉安人,少壯時期受到書香熏染,勤於學習,一生嗜書如命,藏書、抄書、校書、著書,自幼至老,無有終時。
陳振孫在江西南城任縣令期間,他抄錄了當地藏書家眾多罕見之書。這些罕見之書除了五代時期刻印的唐代玄度所撰的《九經字樣》古京本外,他還借抄官方禁止刻印的圖書,如《奉詔集》、《親征錄》、《龍飛錄》、《思陵錄》等書,這些書均為珍異之本。
陳振孫的藏書樓名為“直齋”,先後積書達51480卷。當時南宋國家藏書僅為44486卷,陳振孫的藏書在數量上遠遠超過政府藏書。
陳振孫收藏的書不僅數量巨大,而且從質量上看,其若幹珍本、善本,在國家藏書目錄《中興館閣書目》中也是少見的,更是比較其稍早藏書的晁公武所收藏的24500卷書,多了一倍多。由此可見,兩宋時期不論公私藏書,無人能出其右。
陳振孫經過數十年心營目識和材料的積累,他把自己對於典籍整理研究的心得,按晁公武《郡齋讀書誌》的形式,把所藏之書分經、史、子、集4錄,撰成私家藏書目錄《直齋書錄解題》53卷。
經錄10類: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語孟類、讖緯類、經解類、小學類。
史錄16類:正史類、別史類、編年類、起居注類、詔令類、偽史類、雜史類、典故類、職官類、禮注類、時令類、傳記類、法令類、譜牒類、目錄類、地理類。
子錄20類:儒家類、道家類、法家類、名家類、墨家類、縱橫家類、農家類、雜家類、小說家類、神仙類、釋氏類、兵書類、曆象類、陰陽家類、卜筮類、形法類、醫書類、音樂類、雜藝術、類書類。
集錄7類:楚辭類、總集類、別集類、詩集類、歌詞類、章奏類、文史類。
陳振孫在編撰《直齋書錄解題》的過程中,除了介紹作者生平,撮舉每書大旨,品題得失,考辨訛謬外,他還對每本書做了解題,也就是提要。這些解題吸收並借鑒了前人的經驗及成果,不拘泥於固定的格式,根據每部書的具體情況,決定解題的篇幅。在做解題時,陳振孫特別注意詳略得當,繁簡適中,靈活多樣而不千篇一律。
《直齋書錄解題》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私人藏書目錄,也是第一部以“解題”為書名的目錄,該書收錄豐富,體例較完備,記載較全麵,為後世所重視,在考證古籍存佚、辨識古籍真偽和校勘古籍異同等方麵均起過重要作用。
到了清代,同治年間,時任四川學政的張之洞編撰了一本舉要性目錄書《書目答問》,是作者因諸生不知“應讀何書”及“書以何本為善”而為其開列的學習經史詞章考據諸學指示門徑的導讀目錄。收錄者多為重要書籍,所選版本也從當時習見者中取其很少失誤者為主,而不追求所謂的宋槧元刊。
《書目答問》全書共5卷,收書2200餘種。所收圖書都經過精心選擇,較注重收錄清後期的學術著作和科技圖書。按經、史、子、集、叢書5部分類編排,大類之下再設小類,同類書按時代先後排列。著錄書名、作者姓名、版本等。版本以當世習見為主。重要圖書還撰有按語,指明閱讀方法。書後附《別錄》和《清朝著述諸家姓名略》。
知識點滴
陳振孫不僅是南宋藏書家、目錄學家,編著了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私家藏書書目《郡齋讀書誌》,此外還撰有《易解》、《尚書解》、《吳興人物誌》、《氏族誌》、《玄真子漁歌碑傳集》等,但皆不傳。
陳振孫對理學也頗有研究。他服膺朱熹,在書錄解題中甚為推崇;而於象山心學,則頗有貶斥。劉克莊在《故通判大夫寶章閣待製致仕陳振孫贈光祿大夫製》中評論說:“早號醇儒,得淵源於伊洛;晚稱名從,欲輩行於乾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