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蔡襄《茶錄》之後,論茶專著還有黃儒的《品茶要錄》、熊蕃的《宣和北苑貢茶錄》、宋子安的《東溪試茶錄》、陸廷燦的《續茶經》、張又新的《煎茶水記》等。
與茶一樣,我國製酒曆史源遠流長,在我國古書《世本》中,有“儀狄始作醪,變五味”的記載。
儀狄是夏禹時代司掌造酒的官員,相傳是我國昀早的釀酒人,女性。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樣說法。更帶有神話色彩的說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並矣”。這些傳說盡管各不相同,大致說明釀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
我國酒類品種繁多,名酒薈萃,酒與中華文化、養生保健密切相關,因此曆代都有論酒專著出現。
周武王滅掉商紂後,建立了周王朝。武王死後,成王繼位,因其年少,由周公旦輔佐。為了汲取商因酒敗亡的曆史教訓,使周王朝政權更加穩固,周公曾作《酒誥》以警戒之。
隨著春秋至秦漢時期生產技術的進步,酒文化也取得了很大發展。東漢末年的建安年間,大臣曹操將家鄉亳州的“九醞春酒”以及釀造方法獻給漢獻帝劉協,禦醫認為有健身功效,自此“九醞春酒”成為曆代貢品。
在魏晉時期,文人飲酒之風極盛,出現了有名的“竹林七賢”,他們是晉代的7位名士,即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和王戎。劉伶還寫了一篇著名的《酒德頌》。魏晉南北朝時出現了“曲水流觴”的習俗,把酒文化更向前推進了一步。
唐代由於疆土擴大,物質財富的增加,而糧食的儲積對發展釀酒業提供了前提。再加上唐代文化繁榮,喝酒已不再是王公貴族、文人名士的特權,老百姓也普遍飲酒,酒類品種更加繁多,並由此開創了唐宋“詩酒文化”,李白、杜甫等偉大詩人都頗有酒名,並且有“飲中八仙”之說。
宋代的釀酒工業,在唐代普及和發展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上至宮廷,下至村寨,釀酒作坊,星羅棋布。
宋仁宗時期,竇蘋著有《酒譜》一書,他雜取有關酒的故事、掌故、傳聞計14題,包括酒的起源、酒的名稱、酒的曆史、名人酒事、酒的功用、性味、飲器、傳說、飲酒的禮儀,關於酒的詩文等,內容豐實,多采“舊聞”,且分類排比,一目了然,可以說是對北宋以前我國酒文化的彙集。
在我國古代的一些釀酒著作中,昀係統昀完整、昀有實踐指導意義的釀酒著作,則是北宋末期醫學家朱肱的《北山酒經》,此書是對當時釀酒、飲酒的實踐總結和理論概括。
《北山酒經》全書共分為上、中、下3卷。上卷為總論,論酒的發展曆史;中卷論製曲;下卷記造酒,是我國古代較早全麵、完整地論述有關酒的著述。
繼蔡襄《茶錄》之後,論茶專著還有黃儒的《品茶要錄》、熊蕃的《宣和北苑貢茶錄》、宋子安的《東溪試茶錄》、陸廷燦的《續茶經》、張又新的《煎茶水記》等。
與茶一樣,我國製酒曆史源遠流長,在我國古書《世本》中,有“儀狄始作醪,變五味”的記載。
儀狄是夏禹時代司掌造酒的官員,相傳是我國昀早的釀酒人,女性。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樣說法。更帶有神話色彩的說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並矣”。這些傳說盡管各不相同,大致說明釀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
我國酒類品種繁多,名酒薈萃,酒與中華文化、養生保健密切相關,因此曆代都有論酒專著出現。
周武王滅掉商紂後,建立了周王朝。武王死後,成王繼位,因其年少,由周公旦輔佐。為了汲取商因酒敗亡的曆史教訓,使周王朝政權更加穩固,周公曾作《酒誥》以警戒之。
隨著春秋至秦漢時期生產技術的進步,酒文化也取得了很大發展。東漢末年的建安年間,大臣曹操將家鄉亳州的“九醞春酒”以及釀造方法獻給漢獻帝劉協,禦醫認為有健身功效,自此“九醞春酒”成為曆代貢品。
在魏晉時期,文人飲酒之風極盛,出現了有名的“竹林七賢”,他們是晉代的7位名士,即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鹹、向秀和王戎。劉伶還寫了一篇著名的《酒德頌》。魏晉南北朝時出現了“曲水流觴”的習俗,把酒文化更向前推進了一步。
唐代由於疆土擴大,物質財富的增加,而糧食的儲積對發展釀酒業提供了前提。再加上唐代文化繁榮,喝酒已不再是王公貴族、文人名士的特權,老百姓也普遍飲酒,酒類品種更加繁多,並由此開創了唐宋“詩酒文化”,李白、杜甫等偉大詩人都頗有酒名,並且有“飲中八仙”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