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年輕的飛行家(1 / 2)

1911 年的最後一天, 為了讓世人知道" 萊特機" 是一種優秀的機型, 今天非飛到4 米高不可.

賀密意氣昂揚地再次駕機升上了天空.他在天文台上空繞飛幾圈, 然後直上雲霄, 轉眼工夫, 在雲層中消失了蹤影.

"能夠達到4 米嗎?"

"啊! 破紀錄了."

抬頭仰望天空的觀眾們, 看到他飛得那麼高, 開始有點擔心他的降落問題了.這時, 機身穿破雲層, 循著小半徑的圓周, 做美妙的回旋下降.

從1 米到8米、5, 一直下降到3米的時候, 忽然,飛機劇烈地搖擺不已, 漸漸地, 飛機整個地失去了控製, 像一顆炸彈那樣轟然一聲巨響, 撞在地麵上了.

可憐年僅26 歲的賀密, 也為了開辟征服天空之路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當威爾伯·萊特接到這不幸消息的電報時, 雙手顫抖, 淚流滿麵, 不能自已."這無疑是被砍掉了雙手."正是由於這兩個高徒的努力, 才挽回了正在走下坡路的萊特機的聲譽, 但是這也使他們年輕的生命, 做了征服航空事業的犧牲品.

對於他們的犧牲, 萊特兄弟內心無限惋惜和悲傷.

不過, 也有兩件事讓萊特兄弟二人心中稍感安慰.

當時, 由於英國人懷特在法國第二屆國際飛行大賽中以單翼機贏得了飛行速度的桂冠, 所以單翼機就盛行一時, 大家都競相采用.

但是, 有一位哈裏先生卻不服氣, 他不滿人們宣稱萊特式複翼機已經落伍了, 於是在1911 年7 月30 日, 滿載燃料, 駕駛著一架萊特式複翼機, 在海上飛行了194 千米到達紐約.隨即又經大西洋城、巴爾的摩市, 直抵華盛頓的科萊區公園, 全部行程738 千米, 曆時不到兩周.這次跨越七州的長途飛行, 說明了萊特式複翼機是經得起考驗的, 並沒有落後.

"萊特式複翼機還沒有落伍呢!"

當時, 還有一件事也證明了萊特式飛機的優越性能.

《紐約·美洲人》報社宣布將頒發5 萬美元獎金, 給能在30 天內飛行橫越美洲大陸的人.這次的飛行全程是4 千米, 而且規定中途不能轉換飛機, 所經過的都市也一一加以指定.

"這個條件也未免太苛刻了, 以現在製造的飛機來看, 根本辦不到."就連卡提斯門下的曾經進行過長距離飛行的漢密頓, 也感到無能為力.

就在這個時候, 萊特兄弟的另一位高徒羅吉士挺身而出, 他決心駕駛50 馬力的萊特式複翼機去征服這個人人都躊躇不前的航程,為萊特式飛機爭取榮耀.

這是個驚險萬分的飛行, 途中必須橫越深邃的山穀、廣漠的森林、無邊的沙漠、湍急的河流, 有時候還會遭到狂風暴雨的襲擊,也會碰到氣候極不穩定的山峰, 被迫在山間的空地上做緊急降落.

在這以前, 還沒有一個人敢做如此大膽的飛行嚐試, 沒有人相信他會成功.

1911 年的最後一天, 為了讓世人知道" 萊特機" 是一種優秀的機型, 今天非飛到4 米高不可.

賀密意氣昂揚地再次駕機升上了天空.他在天文台上空繞飛幾圈, 然後直上雲霄, 轉眼工夫, 在雲層中消失了蹤影.

"能夠達到4 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