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再看向陳之行那平靜的臉,她終於又寬心許多。
......
大熒幕亮起,整個會場灰暗下來,噪聲也慢慢消去。
隨之而起的,是一陣嘹亮的歌聲。
沒有絲毫伴奏,這歌聲顯得幹淨且純粹。
陳之行在開篇的一幕沒有運用絲毫的拍攝手法進行炫技,而是使用了純粹的白描,讓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到唱歌的劉一茜身上。
然而事實也確實如此,陳之行偷偷瞄著,觀眾確實升起了陶醉的神色。
畫麵漸漸推進,一艘漁船之上,劉一茜展現著靚麗的歌喉。
在空曠地大海之中仿佛泛起無數回聲,讓歌聲顯得嘹亮悠遠。
劉一茜的歌聲底子本來就不錯,再加上歌神的點撥,呈現出來的效果更是無以複加。
但與之相對的,則是這艘船上其他兩人的平淡。
馮遠錚和胡戈兩人臉上的平淡的有些讓人出戲。
觀眾一時間心中升起解釋,劉一茜的歌唱的很好,他們平淡是因為在劇中朝夕相處,對於這樣的歌已經見怪不怪了吧。
然而下一幕,劉一茜卻驀地閉上了嘴,和兩人“交流”起來。
不是正常的交流,而是一陣手語。
觀眾們恍然大悟嗎,原來他們是聾啞人。
粗俗且略帶笑料的鏡頭之後,鏡頭給了劉一茜一個遠景,在寬闊的大海作為背景之下,就連這艘漁船都顯得渺小。
一股難明的孤寂和渺小油然而生。
情緒還沒推到高峰,鏡頭的調度已經讓觀眾的心情戛然而止。
焦距對準大海,緩緩抬升到天與海的交接線,片名陡然升起。
《心聲》。
劉一茜輕輕吐出一口氣,她能從這短暫的鏡頭中感受到更多的情緒。
身體漸漸鬆弛下來,直到完全靠在椅背上。
以她多年來從影的經驗來看,僅僅這一個開幕鏡頭,已經穩了。
熒幕中劉一茜的形象十分土氣,但是這也凸顯出了她音色的不俗。
聾啞家庭給她帶來了生活的重壓,讓她遊離在健全和殘缺中間,成了一個紐帶。
按理說這種故事背景是不會讓大家升起過多共情的,但是這部戲實在是太過接地氣了。
家庭的矛盾並沒有因為結構的特殊變得不同,依舊是父母的不理解;校園中的排擠也沒有因為她生活窘迫而多受寬待。
直到陳之行在片中出現,才好像一束光照進了女主角的世界裏。
陳之行已經很久沒有這麼精致的出現在電影之中了。
《戰狼2》裏的灰頭土臉,《超時空同居》中的窘迫、《二代妖精》裏的表麵光鮮、《我不是藥神》裏的邋遢形象,《你好李煥英》中的老舊形象。
甚至在《師父》之中,他也是一身短汗衫的毀形象造型。
等到他光鮮亮麗的形象出現,觀眾才反應過來,他最適合的還是偶像路線。
但凡他沒有這麼高的心氣,接上幾部古偶,早就紅透半邊天了,何至於受到這種攻訐。
或者說,他隻有這樣,才會讓劉一茜按捺不住矜持主動追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