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這麼有自信,身邊自不乏吹捧之人。
尚書令李嚴、內侍陳祇、勸學從事譙周等人甚有眼色,常陪劉禪左右,諂媚之言立即奉上,讓劉禪更加的飄飄然起來。
丞相府。
諸葛亮風塵仆仆,滿臉疲憊的回到成都,還未等歇一口氣,張裔、蔣琬、費禕等丞相府屬吏就上門來,氣衝衝的向諸葛亮訴苦起來。
“君嗣,陛下如此失德,汝等也不勸諫。”諸葛亮唬著臉對張裔道,帶著血絲的眼眸裏盡是不滿。
張裔無奈的搖頭苦笑,道:“丞相,有尚書令在,哪裏我這個射聲校尉話的份,陛下最近宴請,已經好幾次沒有邀我參加了。”
張裔是劉璋時期的老臣,深得劉備器重,諸葛亮北伐之後,張裔領丞相府長吏的職務,負責協調後方事宜。
“好了,陛下荒唐之事,汝等先不要聲揚,等我明日上朝,見過陛下後再作定奪。”諸葛亮神情凝重的道。
他剛從北線漢中趕回來,在親眼所見漢軍前線的艱苦後,對劉禪的奢侈無度很是不快。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諸葛亮熟讀史書,在皇位繼承上態度端正,劉備的親生兒子劉禪、劉永、劉理,按長幼順序,劉禪繼位順裏成章,沒有爭議。
但在這一次北伐之後,諸葛亮的心思卻漸漸動搖了。
劉封,這個不是劉備親生兒子的人,闖入了諸葛亮的心中。
“大漢是先帝創立的,但大漢也是劉君侯打下來的。”在漢中的前線,諸葛亮屢次聽到薑維、王平等將領這麼評價。
薑維是諸葛亮的二弟子,他的話頗有份量,也讓諸葛亮第一次對自己的堅持懷疑起來。
“伯約的沒錯,荊州是劉封收複的,漢中是劉封守住的,隴右又是劉封奪回來的,甚至大漢軍中的許多將領,都是看在劉封的麵子上投奔過來的。”
這麼一細想,諸葛亮發現自己確實是忽略了劉封在朝中和軍中的貢獻。
等張裔、蔣琬等人離開,黃月英來到諸葛亮的身後,幫著按起了頭:“孔明,要我一句公道的話,沒有元通千裏迢迢來援,隴右這會兒估計還在魏國手裏呢。”
“果兒幾日前來信,她在右將軍府過得甚好,太後待其如親女,你就放心吧,不過,元通這右將軍的職務低了,按這一次的戰功,怎麼也要往上提一提,不然的話,難以對軍中將士交待。”
諸葛亮嗯了一聲,黃月英這話講到他的心坎裏了。
按劉封的真實戰績和功勞,早就該往上晉升了,上一次被他壓了一壓,這一次要是再壓,諸葛亮丞相府的公允名聲就要毀了。
“關君侯病逝,這前將軍的職位空起來了,元通正好補上。”諸葛亮想了想,緩緩道。
“前將軍算什麼,依妾身之見,大將軍元通都能當得,莫一個前將軍!”黃月英不滿足的加重了力道,對諸葛亮報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