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解試(1 / 2)

王賀手上有係統給出的這些書,而有一本關於青戎帝國兵力分布的實時狀態的書,讓他看到了這些軍隊都在哪裏轉悠。

一個是陵北的丘陵地帶,還有就是幽郡的高原地帶,以及廣南那一片的盆地。

為什麼?很簡單,想要壓製地方嘛。

青戎帝國這麼大一個帝國,京區都至少有5萬平方公裏,而京城就是處在這樣一個大盆地中,四周崇山峻嶺連綿不斷,而在所有的郡裏,隻有京城握有在這樣的山地上快速通行的技術,對於地方的統治自然也就比較穩固。

但是與此同時,廣南地帶還有一片更大,更為肥沃的廣南盆地,並且越過一小部分山區就是丘陵,如果真的有什麼軍官想要造反的話,完全可以繞陵北,入京西,直接就會威脅到帝國心髒。

至於幽郡,想要針對京城那就更簡單了,完全是以高打低,一塊巨石如果從幽郡這個高度砸下來如果砸到皇宮的話,直接就可以把皇宮的地基都給砸穿!

這樣的幽郡,不派點兵力上去,還真管不了。

當初建都的時候,就光想著找一個四麵環山的了,所以才導致這麼多的軍費開支。

“不錯啊,我帶過的隻有十個宿主發現了這一點。”

“其他人就這麼……”

“不是智商低,你這個智商遠遠達不到頂尖。而是狂妄。他們以為找到了這個係統的一個bug,然後列舉了各種事例,不斷去尋找為自己提供證據的信息。哪怕是這樣的人,也會自以為是。”

王賀想到這裏的時候就卡殼了,既然這題目寫都寫出來了,那麼該怎麼給這個係統做一個優化呢?

遷都肯定是不現實的。經過這百餘年的積累,很多東西在原本的都城已經根深蒂固了,遷都的成本太高了。

那麼就隻剩下一種東西了——文化方麵的滲透。

首先一個就是放開對於這一片地區的科舉製度,取排名,讓更多的幽郡人入朝為官,最好是分散到整個帝國的各地,每年幾十號人。然後修好路,隔個幾年讓那些官員回家看看,促進一下全國的融合。

而在做試卷的斟酌的時候,最好也給這些地方多分配一點名額。這樣用不了幾代人,所有人都會向往著走出這一片雪域高原,去往那富饒而寬廣的平原。

這也是一種共贏的模式,並且在幾代人相互聯姻組成的親情網絡之下,能夠發展出真正的民族融合。而有一部分人當然可以留在本地,繼續做著自己的放牧業,守著這一片土地,唱幾首牧歌,沒有問題。反正對於青戎帝國也沒有什麼威脅了。

還剩下一個廣南盆地。

這個地方就比較棘手了,最主要的問題並不是什麼民族融合,而是地方勢力在某些方麵要大於中央勢力,所以才需要那麼多軍隊來看著。

而這種情況的話……王賀還需要查一下資料,看看書上有沒有什麼先例。

不過要真說先例,那可就太多了。

這種問題在曆史上的更多表述是削藩,而這種情況可比削藩好處理多了。其實最近的兵部文書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不允許地方政府擁有兵權。

藩王可能還要顧及到皇帝的親情、麵子還有各方勢力的平衡啥的,但是因為真正需要鎮守的邊疆隻有武郡那一塊兒,所以青戎帝國的朝廷壓根就沒立過藩王。對於那些開國功臣來說,一開始就是杯酒釋兵權,然後是給錢給地讓你風風光光的,在家好好種田。

把這個寫上之後,係統終於發話了:

“恭喜你,成為了第四個能把這個問題的策論寫到可行的人。”

王賀總算是鬆了一口氣,也沒有空氣點開係統麵板了,眼看著解試倒計時,在把雲嵐送過來的晚飯吃掉之後就睡覺了,畢竟明天還要在淩晨趕一趟馬車去市中心考試。

第一場考試經義,王賀幾乎是可以倒背如流了,沒有什麼懸念,反正都是提前交卷。在其他人都還在苦苦琢磨的時候,他已經坐在椅子上,陷入了一種眼睛半閉半睜,眼前景象似夢非夢的狀態,等到收卷的人來的時候,哈喇子都流到地上了。

“又是一個放棄讀書的孩子啊,也不知道小時候是怎麼被家裏嬌生慣養的,罷了,我先記住這名字,回頭看看他是怎麼被黜落的!”書卷子的人嘟囔了幾下,王賀沒有管他,隻是在一陣深度睡眠之後睜開了眼睛。

現在已經是第二場考試的中段了,旁邊傳來考生的哀嚎聲,王賀這個時候才揉揉眼睛,看了看題目,腦子裏浮現出一種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