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二章 騎兵機槍隊(2 / 3)

趙東雲在參考了德法俄日等國的騎兵部隊後,尤其是參考了日`本在騎兵旅團裏配屬機槍的編製後,向袁世凱建議了向每個北洋常備軍騎兵標都配屬一個機槍隊。

這裏得說一說當今北洋常備軍軍的騎兵編製了,現在的北洋常備編製和後世人們所熟知的三十六鎮時期的清末新軍編製是不一樣的,甚至是有著極大差別的。

比如說炮兵方麵,北洋常備軍的一個炮兵營是十六門火炮,不過以後清末新軍時期的一個炮兵營卻是十八門火炮。

騎兵也是如此,後世清末新軍編製裏的騎兵一個標才三個營一千一百多人,而現在常備軍時期的一個騎兵標則是四個營一千三百多人。

實際上,北洋新軍內的騎兵標編製是太大的,西方列強的一個騎兵團一般在五六百人左右,然而北洋新軍的一個騎兵標人數卻是高達一千多人,基本上是西方騎兵團的兩倍。

這裏頭的主要因素是有兩個,一個是受到傳統軍事概念的影響,哪怕是接受了近代化軍事教育的北洋軍官們,依舊認為騎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軍事力量。

第二個是受到北洋軍所處於的地理環境有關,北洋新軍主要部署在中國北方,以山東、直隸、東北等地區為主要防區,該地區具有廣闊的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較為適合騎兵作戰。

多個因素加起來,再加上北洋軍也不怎麼缺馬匹,組建騎兵比組建炮兵容易多了,所以導致北洋常備軍裏的騎兵編製比較大,其他不說了,趙東雲手下的第三混成協就是擁有了一個一千三百多人的騎隊第三標,要知道他的第三混成協一共也才七千多人而已。

為一個一千多人的騎兵標配屬六挺機槍,實際上是遠遠不夠的,不過現在趙東雲手上機槍就這麼點,不夠也沒辦法了。

孟恩遠道:“這能有一個機槍隊的話,以後進可攻,退可守了!”

趙東雲卻道:“孟老哥你是老騎兵了,自然是知道騎兵該怎麼打仗,我平日裏也不太懂這騎兵的事,不過這機槍嘛我還是知道一些的,重機槍這東西固然可以伴隨騎兵前進,但是它的最大威力還是用來防守,這一點我希望你能夠牢記!”

“此外,你手底下也沒個懂機槍的人,這樣,我從機槍營那邊給你抽調幾個人過去操練,不過讓他們玩機槍可以,但是騎馬估計是不不行了,到時候還得你的騎兵們自己來!”趙東雲繼續道。

騎兵部隊的機槍隊自然是和普通的機槍部隊不一樣的,首先他們雖然都是使用機槍作為武器,但是一個是騎兵,一個是步兵,這本質上就不太一眼。步兵的機槍大多用來構築固定工事,充當防線的重要節點。而騎兵的機槍卻是要伴隨騎兵進行機動作戰的,所以機槍得用馬馱著走,機槍手,彈藥手什麼的也得騎馬前進,萬一遇上戰鬥的時候,麵臨的大多也是敵人的騎兵部隊。

所以兩者不能采取同樣的訓練辦法!

孟恩遠道:“放心,回頭我就去選些機靈的人組建機槍隊,隻要機槍營那邊的人教會他們怎麼操作機槍就行了,其他的我們自己來!”

趙東雲點頭,然後道:“如此就辛苦了!”

這話說完,孟恩遠也知道自己該出去了,當即就是敬了個軍禮後出去,孟恩遠剛帶著喜色出去,就又有人走了進來。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林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