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四章 李家的野心(1 / 2)

正文 第七十四章 李家的野心

正文 第七十四章 李家的野心

李家父子都是聰明人,這一聽趙東雲直接轉換話題就知道自己可能做錯了或說錯了什麼,不過一時間他們還是沒想到趙東雲竟然對年輕有為這四個字抱有反感。

畢竟按照正常人的觀念來說,稱讚別人年輕有為是屬於恭維、誇讚之類的話,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和趙東雲一樣因為年紀過輕影響升遷而發愁的。

庚子年後受到北洋擴軍的大趨勢,這兩年來北洋上下主要軍官們的升遷可以說是飛速的,以段祺瑞來說,庚子年之前他雖然受到袁世凱的重用,但是他的品級、官位在整個清國之內也是上不了台麵的角色,一直到義和團作亂後,段祺瑞才升為候補知府並加三品銜。

在廣宗民變中,段祺瑞和趙東雲一起把功勞給包攬了,這才給他自己掙了個二品道的官銜。

也就是說,段祺瑞的官職是在這兩年裏才快速飛升的,而且這並不是段祺瑞個人的特例,幾乎馮國璋、王士珍、王英楷等人都如此。

身為北洋的一員,趙東雲自然也不能免俗,他也是趁著廣宗民變的時候升了一級成為了候選知府,加三品銜。

然而這個官銜對於常人來說可能已經很高,升遷的速度也足夠快了,但是對於趙東雲來說依舊顯得太慢。

他如今已經是一個新軍混成協的統領了,如果想要繼續往上爬,那就是一鎮統製了,而要當統製就得需要總兵或者二品道員這個等級的頭銜,可沒有說三品知府或者副將、參將就能夠坐上這個位置的。

清末時期官職雖然混亂,北洋新軍裏頭也是職位和官銜搭配的非常混亂,比如同樣一個標統帶的職位,有資格擔任這個職位的官位非常多,武官方麵的有盡先或補用守備、都司、遊擊、參將、副將。文官係統的有候選知州、候選知府,品級從六品到正二品都可以。

官銜和職位搭配的如此混亂,不但會出現一個守備和副將擔任統一個等級的事情,更會出現低級官員擔任高級官員上司的事情。

比如會出現從三品的遊擊擔任一協統領,但是正二品的副將卻隻能擔任一標統帶的事情,這副將見了遊擊還得恭敬喊一聲“統領大人!”

趙東雲和孟恩遠就是這種關係,趙東雲是候選知府加正三品銜,而孟恩遠則是補用副將,從二品銜,從官銜上來說比趙東雲高一些,但是孟恩遠卻是趙東雲的下屬。

這種情況普遍出現在協以下,其中又以標統帶官這個職位上最為混亂,然而協統以上就是變的非常嚴格起來,能夠擔任一協統領的,武官銜最次也是個遊擊,而文官銜一般都是候選知府。

而到了一鎮翼長\統製這個職位的時候,一般武官銜最次也得一個總兵了,副都統才是常配的,都統是高配。而文官銜的話,通常都是加二品銜的候選道員。

趙東雲和段祺瑞一樣,都是走的文官銜路線,從候選知州升到候選知府再到候選道員,這裏頭和北洋新軍內的大部分高級軍官都是不一樣的,不過這種區分在北洋新軍裏沒有什麼關係,因為大家看的都是你的職位,很少去關注別人的本官銜是什麼。

以趙東雲目前的三品知府銜,是不可能擔任一鎮統製職位的,然而要想朝廷給他再升一步為二品道員的話,那難度可是非常大。

現在又不是戰爭的特殊時期,在和平時期裏沒有戰功就想獲得二品道員的官銜難度不小,此外趙東雲的年紀也成為他的極大障礙!

二十五歲的二品道員,按照正常途徑是不可能出現的,不管是誰看見了都會生出一個想法,那就是把趙東雲再壓一壓,先磨礪幾年再提起來重用。

在這種情況下,趙東雲才會對自己的年紀問題那麼敏感!

當然了,也隻是敏感而已,趙東雲還沒到別人說他年紀就和別人翻臉的地步,他隻是輕輕的轉過話題。

李氏父子雖然一時間猜不透,不過也是順著趙東雲的話改變了話題:“趙大人那裏的話,能為國朝天軍貢獻一份微薄之力,是我李某人的榮欣。而趙大人能夠不嫌棄寒舍簡陋,屈尊下榻,亦是我等的福分!”

趙東雲對李邇堅話語中透露的謙卑不以為意,別看李氏父子家財萬貫,但是在官本位的中國裏頭,這李家也就是一個鄉下土財主而已,可是遠遠無法和那些官宦家族相提並論,隨便來個強勢的官員就能夠把他們踩在腳下,對手握七千大軍的趙東雲保持謙卑也是正常之理。

要不然這宴席上,趙東雲也不會直接坐在上首位了。

這又是你來我往一番恭維,推杯換盞之後,這幾人也是逐漸放了開來,隨同趙東雲一起來的林永權更是不勝酒力,說話都有些糊塗起來。

“李老哥,說起打仗的本事,你自然是不如我等,不過這賺錢的本事我們卻是遠不如你啊,看你這院子,三大院裏頭有十餘座小院,有房百餘間,占地數十畝不說,而且還能在這遼東之地引來活水,豎起假山,種起了奇花異草,這怕是和江南大宅院相比也不相多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