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編製計劃(2 / 2)

秦林軍的這個想法也不算說是錯的,畢竟現在奉軍的作戰是極為依賴三大主力師部隊的,毫不客氣的說是第三師、第九師、第十師這三個師撐起了奉軍的天空,其他部隊雖然說也有所出力,但是很難獨立支撐起奉軍的大局。

一方麵是對更多部隊的需求,另外一方麵也需要提高幾個主力師的戰鬥力,對此趙東雲也是有些猶豫。

秦林軍也是看出了趙東雲的猶豫,當即道:“由於把所有部隊都整合為新編製花費較大,對此我們也可以適當取舍,隻對少數幾個主力師補充人員,其他的部隊則是保持目前的狀態,以減少花費!”

很顯然,秦林軍也不是什麼隻會弄什麼假大空的人,他搞這些編製不僅僅要從提高部隊戰鬥力的角度出發,更是要考慮到蘇係的財政問題。

雖然說自從獲得了諸國的善後借款後,短時間內蘇係的財政情況大為改觀,不僅僅借此機會新編了第十五師,還把諸多部隊補充恢複了滿編製,甚至還補發了拖欠多時的公務員薪資。

然而這並不是說蘇係錢多到可以把每一支部隊都打造成主力部隊了。

而且對於一支軍隊來說,任何時候軍費都是短缺的,哪怕是給奉軍好幾個億的軍費,但是對於奉軍來說依舊是不夠用的。

所以任何時候,都必須考慮到經費短缺的問題,在經費有限的情況打造出一支戰鬥力最為龐大的軍隊來。

現在秦林軍給趙東雲提出的就是其中的一個解決方案。

因為秦林軍自己也知道,要想把所有奉軍部隊都打造成為自己心中的理想部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這樣軍費壓力會逼迫得蘇係財政再一次破產。所以他在對趙東雲提出這個計劃之前,就已經是事先準備了這個計劃,那就是其他奉軍部隊先不管,先把奉軍的少數幾支主力師部隊整編為理想編製,然而再視情況慢慢把其他部隊也提高到理想編製。

假以時日,秦林軍相信奉軍的所有部隊都是能夠整編為自己心中的理想編製的。

對於秦林軍提出的這個計劃,趙東雲並沒有第一時間做出什麼決定,這種關係整個奉軍發展的重大事情,他也需要參考更多人的意見,雖然很多時候趙東雲都是相當獨斷,然而在某些事情上他還是極為擅長聽從別人的意見的。

第二天,居仁堂的軍情會議室裏,一個關係奉軍未來新式編製的小型會議就是展開了,參加會議的人並不多,隻有身在京師的奉軍少數幾個高級將領,包括統帥部參謀部方壁永、軍械部總長趙東平,軍需部總長洪浦濤這三個代表統帥部的將領,此外還有代表野戰部隊的第十五師師長曹錕。

目前第十五師尚未南下,而其師長曹錕作為身在京師的地位最高的野戰部隊將領,過去的一段時間裏經常代表軍方的野戰將領參加統帥部的會議,雖然說他不可能在會議上作出什麼決定,但是卻是能夠代表廣大的野戰部隊將領提出合理的建議,免的那些天天隻知道和文件,數據打交道的統帥部將領們無視前線將領的處境,做出各種亂七八糟的是事情。

由於秦林軍提出的這個新理想型編製並沒有正式公開,所以今天的這場會議也就隻有少數幾個人參與。

當在座諸人看過了那厚厚一疊的文件後,奉軍的財政大管家趙東平首先開口了:“按照這份計劃,目前的每個師每月的花費就需要增加至少五萬元以上,如果是三個師一起擴編的話,哪怕是不把戰時花費計算期內,每年需要增加維持未用就的增加兩百萬以上!”

“而且他從這份計劃表中並沒有看到戰鬥人員的增加,那增加的兩千人全都是後勤人員,這樣對部隊的戰鬥力真的有增加?”

趙東平的思維還是比較傳統的,在他看來,這擴軍是需要的,但是擴軍增加的人員清一色都是後勤人員,這前線戰鬥兵員一個都沒增加,每年還為此多花費好幾百萬,怎麼看都不像是靠譜的事情。

但是和趙東平這種隻盯著經費的人不同,一旁的曹錕身為野戰部隊的將領,對這個計劃卻是抱有極大的好感。

“前麵我軍的多次戰役中,都是經常出現補給不足的問題,而得益於軍需部的大力支持,從後方到前線,我軍的運輸補給還算是比較暢通的。然而很多彈藥到了前線,尤其是到了師一級部隊後,卻是往往很難把這些彈藥順利運輸到各下屬部隊。前頭的第九師作戰就是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第九師自身的後勤力量嚴重不足,以至於渡江之時難以把灘頭的彈藥補給運輸到前線各部隊,最後還是抽調了軍部以及軍需部的後勤人員幫忙,才算是堪堪滿足了第九師的戰鬥消耗!”

“因此在師級部隊裏增加後勤人員是必須的!”

曹錕如此說,一旁的趙東雲聽罷了後又是把視線投向了方壁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