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編製計劃(1 / 2)

正文 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編製計劃

秦林軍麵對趙東雲的質問,當即道:“我軍現有之基礎步兵戰術依舊延續常備軍時代,師旅團營連排班之基礎構架也未曾變動!這個基礎上增加輕機槍、重機槍、迫擊炮等新武器裝備,就需要額外增加兵力和編製。同時我軍炮兵部隊的自身後勤能力極差,炮兵團自身兵力一直都是比較緊張的,兩年前一個團不過一千五百人而已,縱然去年增加了炮兵的編製,但是現在也不過一千八百人。作為對比,日`本陸軍的師屬炮兵團火炮不管是型號還是數量和我們都一樣,然而他們的一個炮兵團兵力卻是超過兩千人。”

炮兵、輜重、工程等非步兵戰鬥部隊的兵力過少一直都是北洋係統軍隊的老缺陷了,這和當代國內將領不重視這些有關。

實際上,在騾馬化軍隊裏,沒有汽車等牽引車輛的情況,一個擁有四十八門七十五毫米管退火炮的炮兵團,人數至少也需要兩千五百人以上,這樣才能夠最基本的讓這個炮兵團正常機動、作戰。而要想完全發揮出這樣一個炮兵團的戰鬥力,同時又是在中國這樣的多山丘陵地區,一個三營製總數四十八門火炮的炮兵團有兩千八百人以上更好一些,怎麼說呢,人數多多益善,多出來的人哪怕是當牲口用拖拉火炮也總比沒人來得好。

現在的奉軍炮兵部隊就是兵力過少,在機動甚至在作戰過程中,都需要師屬輜重團的大力協助,不然的話根本無法作戰。

然而師屬輜重團還有著其他任務的,他們不僅僅為炮兵部隊服務,同樣還為四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等部隊提供後勤補給服務呢,這讓炮兵團擠占了大量輜重部隊的力量後,也就讓其他部隊的後勤補給能力變差了。

秦林軍給趙東雲提出的這個所謂新編製,其實在武器裝備以及最基本的步兵戰術、整體師旅團營連排班的構架都沒有變動,輕機槍還是那麼多,火炮也還是那麼多,那麼改變的是什麼呢?那就是後勤輜重人員。

秦林軍的這個新編製裏要求給每一個步兵營都增加一個彈藥排,給炮兵團增加炮兵人數,使得炮兵團的人數增加到兩千人。

此外還有一個比較讓趙東雲感到意外的地方就是,這個新編製給部隊增加了大量醫護兵力。

如今奉軍內的醫護兵力雖然也有一些,但是整體上相當差勁,隻是在團一級設置了一個衛生排而已,然而現在秦林軍的新編製卻是要求給步兵排設置一個醫務兵,並在步兵連上設置一個軍醫官,三個醫務兵,營級設置三個軍醫官和六個醫務兵,團設置衛生排,派遣五個軍醫官,十五名醫務兵。

最後在師部設立一個衛生連,戰時由這個衛生連組建一個師級的戰地醫院。

這些想法在趙東雲看來,顯得太超前了,他個人也知道部隊的救治醫護水平很渣,但那也是現實逼的。如果說一個師就得需要好幾十個軍醫官,那麼整個奉軍還不得需要好幾百人啊,別看隻是幾百人的數字,但是你要想在當代蘇係控製區裏根本就找不出來那麼多會做手術,處理戰傷的合格醫生,別說蘇係控製區了,就算是放在整個中國你都就找不出來那麼多合格的軍醫官,你設置出來的這些編製沒人可以抽調又有什麼用呢?

對於秦林軍自然也是有著應對方案的:“短時間內我們無法獲得醫術精湛的軍醫,但是通過征召以及緊急培養的話,我軍有望在一年內獲得一批初步合格的軍醫。”

秦林軍自然沒說這些初步合格的軍醫是什麼標準的,大體上能夠縫合傷口、截肢就行了,也不指望這些軍醫能夠在前線上直接給士兵做什麼大手術,因為那樣沒什麼意義,在沒有抗生素,甚至連現代手術用的麻醉劑都沒有的年代裏,動這些大規模的手術和直接被宣判死亡也沒什麼差別。

一戰前甚至一戰中,士兵們受傷後基本就隻能指望老天給不給臉了,運氣好不會感染,運氣差了被感染然和就等著和死神握手吧!說實話,軍方的戰場救護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相當有限。

趙東雲在詳細看到了秦林軍的這份所謂新編製後,有些猶豫,這份編製表裏可是極大的提高了奉軍各級部隊的兵員,一個師從一萬六千人提高到一萬八千人,這多出來的兩千人可都吃喝,都得發軍餉的啊。

而且秦林軍雖然說提高部隊人數後會對現有部隊的戰鬥力產生極大的提升,但是說實話趙東雲還有懷疑。

擴軍是必須的,但是趙東雲自己更傾向於成立新的部隊,而不是說和段祺瑞一樣,死命的擴張手底下的那幾支主力師。

畢竟這要統一中國,他趙東雲總不能隻用第三師、第九師、第十師這三支部隊吧,中國那麼大,趙東雲需要的不是少數幾支戰鬥力強悍的部隊,他需要的十幾個甚至二三十個戰鬥力過得去即可的普通部隊。

那些王牌是用來當拳頭的,在必要時刻充當突破力量,然而整個戰爭的進行,依靠的還是數量更多的普通部隊。

然而秦林軍的這個計劃,卻是一個非常單純的提高現有部隊,尤其是現有幾個主力師的戰鬥力為基礎,並沒有考慮到奉軍的軍費現實壓力,以及奉軍對更多數量部隊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