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看著神情激動的扶蘇,想了想:
“其實你這個問題很好,那我們就拋開一些東西,我和你講一講我的想法。”
“如今是什麼世道,周天子分封諸侯,各國諸侯稱雄,各國之間連年征戰,流離之民應該不在少數,加上土地都被王侯士大夫統治,橫征暴斂,百姓與貴族之間的差距,扶蘇有想過嗎?”
“秦王欲破六國,統一華夏,這是霸主之資。所以秦王以王霸之行,統一六國,戰亂波及六國之民,六國之民有怨氣,實屬正常。”
“破而後立,這等氣魄,戰國七雄中,隻有秦國當屬,所以我認為如今的秦王,敢有戰六國的魄力,不懼六國之民的怨恨,可稱當世雄主。”
“但是真正破而後立,統一華夏之後,治民治世,該如何?繼續王霸之製?還是王製中的仁民之製?那就是守成之君該考量了。”
“公子扶蘇,你父王不懼天下民怨,欲統一華夏,你可有為天下百姓,不再受戰亂之苦的決心嗎?”
“如今秦王行徑,雖被六國之民稱其暴秦,但仍不滅統一華夏的野望,公子,若華夏統一,你能讓天下百姓,真正的太平嗎?”
沈醉拍了拍臉色蒼白的扶蘇肩膀,輕聲道:“秦王若能統一六國,以後定是功載千秋。不過我更希望秦王百年之後,你能守住這份華夏統一,並且讓今後的百姓,能活在太平盛世,這也是我荀氏門生,所期待的世道。扶蘇,創業難,守業更難,如果真有統一那一天,我希望你能想起我教過於你的王製,造福於民。”
扶蘇蒼白的臉上,激起一陣紅暈,對沈醉大聲道:“若有那一天,扶蘇定不辜負先生所望!”
沈醉欣慰地點了點頭,心裏卻暗爽,聽到了嗎聽到了嗎,知道你用偽身之術藏在附近,但我能感覺得到,你一定要把我剛才的話帶給秦王啊!千古一帝的彩虹屁,我可是用盡自己的表演,盡力拍了。
不過看著一臉期許之色的扶蘇,沈醉心中又生出惋惜。曆史上的扶蘇,被趙高李斯矯詔逼得自盡,葬於上郡,秦二世而亡,天下大亂。
這便是當初沈醉不想離開稷下學宮,到了李斯府上也深入簡出的原因,他明白曆史的進程,如果曆史上的名人產生情感上的羈絆,以自己那別扭的性子,很難做到坐視不理,這樣很有可能就會影響到靈界。
所以先生讓老顧轉告自己,不用顧慮太多,做這個時代的人,在這個靈界當作一世來過。
突然,沈醉感覺有什麼東西落到了自己頭上和肩膀上,抬頭一看,下雪了啊。
剛到鹹陽時才入秋,如今都過去快半年了,那胖子不知有沒離開鹹陽,得找個機會出宮一趟,先生說洛水那邊有河圖洛書的遺址,讓老顧告知與我必有深意。
遠處一個粉雕玉琢的小女孩正往扶蘇的宮中跑來,大聲喊道:“扶蘇哥哥!扶蘇哥哥!下雪了!我們出去玩雪球!”
小女孩跑到扶蘇麵前停下,臉上泛著兩朵紅暈,煞是可愛。
扶蘇拍了拍小女孩粘在頭上和肩膀上的雪花,笑道:“陰嫚,先生正在與我講學,我等會再找你玩。”
沈醉行禮道:“陽滋公主,微的家鄉很少能看見雪,公主能否帶上微一起在雪中玩耍?”
說完,沈醉向扶蘇眨了眨眼。小陰嫚開心地上蹦下跳,連忙拉著扶蘇和沈醉的衣袖往外走。扶蘇有些無奈,先生這是打算偷懶嗎?
庭園外,一大兩小的身影在追逐打鬧,雪球飛揚,滿是嬉笑聲。少年孩童時,應該歡聲笑語,應該無憂無慮,至於長大之後會發生什麼,那是以後的事,活在當下便好。
“哦?沈醉真那麼說?”秦王宮殿內,黑衣老者向嬴政敘述了沈醉對扶蘇說的話。
黑衣老者嘖嘖道:“沈小子估計感覺到了我就在附近,嗬嗬嗬,故意說於我聽也不一定。”
秦王沉默片刻,淡淡地道:“相裏先生,你覺得沈醉此人如何?”
沈醉在宮中教學的兩個月,黑衣老者一直在暗中監視。如今秦國正在發動統一六國的戰爭,六國之中存在不少能人異士想要行刺秦王,沈醉那日在大殿之內的作為,已經說明他對秦國並無惡意,但是秦墨曆來擔任秦國王室暗衛,沈醉既然成為了扶蘇的老師,進出於宮中,老者便要擔任起護衛之責。
“沈小子有些令人看不透,平日教導的都是儒學,但觀其言行,又有些道家做派,行事坦蕩灑脫,對公子講述的王道之說,有些‘內聖外王’的意思,倒是有隱士之風。”黑衣老者想了想,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嬴政輕聲道:“確實是個奇人。”
黑衣老者嘖嘖笑道:“不過他和公子的相處方式,卻著實有趣,更像是相互信任的朋友。”
嬴政微笑道:“這樣很好。”
此時,大殿外的士兵傳報:“稟大王,昌平君在宮外求見。”
嬴政神色不悅,大聲道:“不見!”
黑衣老者嘖嘖笑道:“昌平君雖自幼生長在秦國,如今又貴為相國,但畢竟還是楚國王室宗族,反對大王伐楚,情理之中。”
嬴政冷冷地道:“跳梁小醜。”
眼看就要到年關了,沈醉覺得自己已經把該教的都教給了扶蘇,準備向秦王請辭,年後離開秦國繼續遊學,就是不知道那個腹黑的秦王允肯。不到萬不得已,沈醉真不想逃跑一樣離開秦國,能好好告個別,不香嗎?
這日還是蒙恬過來接沈醉入宮,到了內宮門口,沈醉居然發現子通那胖子穿著秦國的官服在宮門口候著。
子通看到沈醉,也是興奮,跑到沈醉跟前道:“子醉,李廷尉說你到宮中做王子的老師了,沒想到真是!”
沈醉笑著打量著子通,笑道:“也就是王子伴讀,這些時日不見,怎麼都做官了?”
子通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道:“秦王廣招四方賢士,李廷尉向秦王舉薦了我,如今我被召為待詔博士,在內務府整理和收集宮中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