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故事(1 / 2)

大舅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個警察,身份平庸而且沒有什麼功績,在警隊裏麵屬於最不起眼的那一類工具人。他不希望一輩子默默無聞,所以說下定決心去做好每個任務,特別是涉及到抓捕罪犯這種。

他的能力還不足以被分配到抓捕小隊裏麵,隻能經常接到類似臥底便衣的偵查摸底任務。

有一天,當地後山上被考古小隊發現了一處暫沒有明確年代的古墓,古墓的結構較大,雖然墓室不多可是個體空間都是罕見級別的大小。按照道理來講這樣子規格的墓,裏麵的陪葬品雖然達不到國寶級別,但是登上博物館玻璃櫃是綽綽有餘的,可是打整了一遍,裏麵沒有找到太多有用的珍品。後來大家發現,這個墓,它是被盜過的,一個狹窄的盜洞呈斜十五度從懸崖外部打進來,洞裏還有一些燒光的火折子殘片。洞壁的泥土沒有幹硬得太厲害,專家判斷盜洞是一年之內打的。

於是看著似乎有機會找出盜墓賊的情況下,上級下達了讓這個小警察和隊友去調查這起盜墓事件的任務。

故事的主角,這個警察,他和同伴們分析,盜洞出口是懸崖崖壁,雖然不懂這樣子打洞的好處,但是至少知道這樣打洞是需要很專業的繩索裝備的。於是一行人從附近鎮子裏開始調查有賣這樣裝備的店門,查閱一年之內的購買記錄。

這樣的調查無聊且冗長繁雜,購買的人多是清潔公司用來清掃大樓玻璃,或者是物管購買來讓工人補牆磚的,再者還可能是那些極限戶外運動者,但是戶外運動者不見得就不是盜墓賊,因為運動者不像上班族一樣那麼忙。他需要把所有名單挨個查詢,排除掉屬於那些公司職員的人物,留下的就會有嫌疑。

夜以繼日地花費了大概十天,所有名單終於被排查了一遍,剩下了二十來個職業非常不穩定甚至沒有工作的人,這樣的人去買繩索裝備,意圖是值得去懷疑的。再進行一波細節分類,嫌疑人數量縮小到了不到十個人。

他和同伴們商議,分頭去摸底,看看這幾個人是不是真的有嫌疑。

等到他到達他需要去觀察的對象的住所附近時,他就感覺自己的好運終於來了,說不定靠著這一次表現,可以提升自己在警局的地位。因為嫌疑人的住所在偏僻的小巷裏,旁邊就是大量的古玩店鋪。嫌疑人如果和古玩商人有所交集,再加上購買攀登繩索,多半就是一個盜墓賊。

後麵的調查過程無關緊要,對於故事的主旨沒有重要影響,所以說大舅在講述的過程中簡略了很多。

大概就是,主角他確認了嫌疑人是一個盜墓賊,但這個警察沒有通知上級,選擇按兵不動繼續觀察,功夫不負有心人,居然順著這一個人拎出來好幾個盜墓團夥以及專門從盜墓賊這裏購買贓器高價賣出的中間商。

前前後後挖掘出來的違法交易者人數,足有六十多人,這樣的逮捕行動是會上全國新聞的。他不敢隨便下定論,繼續安靜在暗處觀察,爾後發現了更多的交易鏈,形成了一個龐大地下交易市場的冰山一角。

他很害怕,沒想到在他們看不見的地方有這麼大規模的違法行為,就像整潔的地麵掀開地磚之後看見令人作嘔的大量蛆蟲一樣。

為了不被認出自己的便衣身份,他不得不找一些兼職在附近,以此掩蓋,陰差陽錯之下,兼職當服務生的他認識了一個女孩,彬彬有禮之中透露著俏皮。他在極短的時間裏就被那個女孩給俘獲了內心,再加上那個女生經常到他打雜的飯店吃飯,他開始試圖引起女孩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