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帝國海軍地中海艦隊靠著自身的遠程強大火力,直接闖入了達達尼爾海峽入口,然後隔著兩三千米左右的距離對著岸上的奧斯曼人炮台進行炮擊。
地中海艦隊裏還有一艘大同級巡洋艦,該級巡洋艦上搭載的六門一百五十毫米艦炮所發射的半穿甲彈,用來對付原始的土木炮台工事好用的很,一邊火力覆蓋下去基本就把炮台打了個稀巴爛。
後頭還跟著兩艘慶陽級護衛艦配合進行炮擊,效果也非常明顯。
這種滿載排水量可以達到一千七百多噸,搭配六門三十五年式一百二十毫米二十八倍口徑,還能夠跑上十八節的護衛艦,乃是目前大楚帝國裏的主力戰艦的護衛艦。
哪怕是後麵設計建造的安東級護衛艦,其實都沒有慶陽級護衛艦強悍……因為安東級護衛艦,實際上就是慶陽級護衛艦的縮水版,前些年海軍有感於新型護衛艦價格過於昂貴,大批量建造有點承受不了,同時又因為大楚帝國海軍實際上沒有什麼實際實際上的海上威脅,對海上的需求其實不太高。
因此就縮水建造了一批安東級護衛艦,排水量隻有一千五百多噸,裝備六門一百二十毫米艦炮,但是航速隻有十五節……妥妥的打雜以及岸轟護衛艦。
隻是該級艦也沒有建造太多,主要是隨著蒸汽機技術逐步成熟,原本還很昂貴的三脹式新型蒸汽機的價格也開始大幅度回落,所以建造了十來艘安東級護衛艦後,大楚帝國海軍又設計建造了一批新型的龍川級護衛艦,滿載一千八百噸,搭載更新,射程和威力更強的四十一年式120毫米三十倍口徑艦炮,航速能跑十八節。
該級艦正處於大規模生產裝備之中,用來替換早期裝備服役的巴陵級護衛艦,巴陵級護衛艦的早期型號服役也有十多年了,而且配屬的還是前裝線膛炮,所以需要逐步更換。
至於給巴陵級護衛艦直接升級更換後裝線膛炮……這個沒必要,因為新式後裝線膛艦炮很貴的,通常來說能夠占據艦炮成本的三分之一。
這個比例說的還是巡洋艦以及戰列艦上,至於護衛艦上,實際占據的比例還要更高一些。
因此在大楚帝國的相當多一部分巡洋艦以及護衛艦裏,艦載武器係統是主要的成本,其次是船體和動力。
所以如此給它們升級換裝,還不如直接建造新的護衛艦呢,這些老舊護衛艦繼續使用,到了使用壽命就退役拆解完事。
不過有時候也不是每個仆從軍師都是單獨以一個師級部隊作戰的,有些仆從軍數量比較少,所以也會以混成旅,混成團的方式編成並作戰。
這也導致了不需要什麼裝甲成本,同時不考慮裝甲的話,船體可以做的更加修長,這樣對動力的要求也就更小了,由此綜合降低戰艦的船體以及動力成本。
不會像是早些年那樣,看見什麼性能先進的東西出來了,就立馬迫不及待的裝備了。
如今扶桑第十三師的這些仆從軍們,承擔的就是正規軍可能出現傷亡的中小規模作戰任務,尤其是一些巡邏,偵查任務等等。
艦炮也好,動力係統也罷,現在海軍的意思是性能夠用就行,但是要便宜可靠。
如此情況下如果給老舊戰艦升級換裝新式的後裝線膛艦炮,那麼就要考慮它配不配的問題了……
於是乎,大楚帝國海軍陸戰隊第六團下屬的一個陸戰營順利先登陸,隨後攻占了一個沿海的小漁船港口,利用這個小港口接應了大楚帝國陸軍第二十七軍麾下第五十三師第二百一十一團以及輔助炮兵以及騎兵力量。
近海戰列艦的話,這玩意可以堵住長江口防備內亂,同時有需要的話也能夠調往海外充當近海炮轟戰略力量,必要時候,條件適合的話也能夠派遣近海戰列艦進入大型江河。
比如需要深入內河作戰的內河炮艦,基本上都會配屬裝甲,尤其是三十二年型淺水炮艦,這玩意就是采取全麵防護,擁有水線裝甲帶,甲板裝甲,炮塔裝甲的戰艦,看著小,但實際上防護能力非常強悍,至少土著的那些滑膛炮對這玩意基本沒威脅。
這打起來對麵的奧斯曼人的炮台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第二天,地麵部隊登船出發前往加裏波利半島,並在海軍戰艦的掩護下順利登陸。
而登陸作戰後,這個仆從軍雖然使用的還是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槍,裝備不咋地,但是憑借著更優秀的訓練以及士兵素質,同時武器裝備優勢也更大,依舊能輕鬆勝過對麵的奧斯曼人。
楚軍喜歡把仆從軍派到外地去執行任務,比如新成立的歐洲軍團,相當多一部分被派往南部非洲、印度地區、美洲等地駐防作戰。
所以也就可以看到,大楚帝國海軍對艦炮的升級換代工作,其實沒什麼太大的急迫性,時間到了成本下來了就用……但是別指望海軍在技術不成熟,造價很昂貴的時候就直接采用了。
不過隨著大楚帝國的造艦技術提升,同時也隨著軍艦的造價進一步提升,後續的幾款戰艦預計服役壽命會更多一些,比如做工不錯,性能也不錯的慶陽級護衛艦,用個二十幾年甚至三十年問題都不大,期間進行一些小規模的升級改裝也是可以的。
正規軍和仆從軍相互配合,楚軍這萬把人推進的非常迅速,不用幾天就把整個半島給占領了,包括恰納卡萊對岸的岸防堡壘,奧斯曼在這裏也部署了一個岸防炮台呢。
而歐洲軍團則是更加純粹一些,和印度軍團一樣都是從殖民地裏招募底層歐洲青壯從軍,然後異地派遣執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