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殺抵君士但丁堡(1 / 3)

第955章 殺抵君士但丁堡

承順四十二年五月十七日,奧斯曼帝國達達尼爾海峽,十多艘大楚帝國海軍雲集在這個狹小的海峽內。

這支地中海艦隊裏坐鎮中央的乃是大同級巡洋艦常州號,前頭還有護衛艦來安號,宜興號。

不過打頭的並不是這三艘大噸位的戰艦,而是兩艘三十四型淺水炮艦,地甲四號,地甲五號。

這兩艘標準排水量三百八十噸,滿載也不過四百多噸的淺水炮艦,看似個頭小,遠沒有三艘遠洋戰艦那麼龐大,但是卻頂在了最前方。

因為三十四型淺水炮艦是大楚帝國裏少有的采取全麵防護的戰艦,防護力非常優秀,能夠硬扛著敵人的滑膛炮岸防火力抵近炮擊。

之前大楚帝國海軍在伏爾加河入海口的阿斯特拉罕戰役裏,就使用過三十四型淺水炮艦用來打擊敵人的江防炮台,效果非常好。

今天也一樣,這兩艘淺水炮艦硬扛著奧斯曼零星的岸防火力的反擊,直接靠近到隻有大約六七百米左右的距離,使用其一百毫米艦炮炮擊恰納卡萊的岸防火力。

這個過程裏,時不時還有奧斯曼人打出來的實心炮彈,乃至土製榴彈的炮彈落在這兩艘淺水炮艦上或附近,但是卻沒有給這兩艘淺水炮艦造成什麼實際性的傷害。

但是大楚帝國海軍淺水炮艦打出去的一百毫米炮彈,卻是成片成片的摧毀著奧斯曼人的簡陋防禦工事,並大量殺傷他們的人員。

隨著兩艘淺水炮艦壓製了敵人火力,後頭的三艘大噸位遠洋戰艦也開始進入河道中央,獲得射界後對敵人進行炮擊。

就和原時空俄羅斯人持續南下中亞,最終控製了這些地方一樣。

楚國人在這一地區裏的擴張策略,其實和俄羅斯人的擴張策略差不多,並且還要更加激進一些。

奧斯曼人的風帆木製船隻組成的海軍艦隊,在這一場戰爭裏從頭到尾就沒有發揮出來海軍應該有的作用。

入城打巷戰,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零散的戰鬥很容易導致傷亡,楚軍正規軍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一般都不會親自跑去打這種巷戰,而是會讓仆從軍來承擔巷戰任務。

因為這種原因,所以楚國人也沒有在上述兩個殖民地國家裏招募士兵組建仆從軍……存在著比較大的叛亂風險。

所以當代楚軍口中所謂的巷戰,和後世的巷戰不是一個概念……準確來說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作戰,更多的是清剿敵人的零散潰兵。

對於楚軍而言,目前和奧斯曼帝國的戰爭,頂多隻能算是一場軍事衝突,隻要奧斯曼人服軟,放開黑海海峽的通行權,再把那些什麼沿岸炮台都給撤銷了,然後割讓黑海北部的土地,那麼大楚帝國方麵也能見好就收。

等到了下午時分,楚軍的指揮官們通過十多個密切觀察敵人動向的熱氣球反饋,得知前沿的敵人陣地都已經被摧毀,在這些地方也看不見活著的敵人之後,海軍陸戰隊的一千多人才開始在南部開始登陸。

而這些兵力在經過以個下午又一個晚上的登陸行動後,悉數登陸上岸。

多年後的今天,這兩個殖民地國家實際上國土麵積已經大幅度縮水,隻剩下少量臨近莫臥兒帝國,波斯王朝的一些土地還留存著。

因為維持仆從軍作戰也需要大量的火車運力的,在西部鐵路如今都還是單線鐵路,在前線戰爭爆發後,運力非常緊張。

大楚帝國戰艦上的火炮又不是擺設,哪能讓伱慢吞吞的風帆木製戰艦靠近兩三百米的距離啊,你出現在一兩千米外的距離,楚軍戰艦就會用艦炮進行炮擊了,都不用打什麼穿甲彈,直接用高爆榴彈就行。

這個時候,大楚帝國海軍的地中海艦隊,也就能夠放心的進入馬爾馬拉海了。

但是楚國人在這一方向的殖民政策,和在其他海外地區的殖民政策不太一樣,因為臨近中亞兩河省本土,因此在這一地區裏的殖民政策並不是單純的經濟掠奪,更多的還是不斷的侵吞土地,持續移民,擴大控製區為主。

就算士兵不跑路,但是當代的通信以及組織能力也不行,根本就沒有辦法進行有效的指揮,讓零散兵力進行相互的配合,最後的結果說好聽是打巷戰,說不好聽就是分散出去,讓他們各自為戰。

此外駐防在恰納卡萊的奧斯曼海軍,也是在戰鬥剛開始的時候嚐試反擊,但是被楚軍海軍炮火擊沉了十多艘船隻後就逃回了馬爾馬拉海。

必要時候,楚軍實際上還能夠從歐洲地區裏再抽調三個歐洲師參與奧斯曼地區的作戰。

但是登陸部隊沒有在晚上發起進攻,不代表楚軍會在今天晚上閑著,這一天晚上,海軍工兵部隊將會緊急根據當地原有一個小港口進行擴充,搭建出來一個可以臨時停泊大型船隻的港口出來。

如此也就導致了楚軍在東歐地區裏作戰,是沒有仆從軍協同作戰的,作戰任務都隻能讓正規軍來承擔。

一時間,大量的炮彈落入恰納卡萊的防禦工事上,其岸防炮台更是遭到了覆蓋式的毀滅打擊,奧斯曼人的岸防炮組成員大量傷亡,剩下的也逃命去了。